时间:2023/3/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京张高铁是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之一,为了让每一段旅程平安美好,他在高铁建设的路上四海为家,为梦前行,不知疲惫。今天的栏目,我们为您介绍一位京张高铁建设的工程师---黄健超,从业十余载,他坚守建设一线,在岗位上锤炼自己,用奋斗书写了人生篇章。

随着通车时间的临近,京张高铁的施工也进入到紧张的冲刺阶段。近日,栏目组来到位于京张高铁崇礼支线的施工现场,一台大型的铺轨设备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

随着一根根长达米的长轨平稳安装在轨枕上,轨道铺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施工现场,黄建超像往常一样认真巡视着铺轨进度,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精心调度工人作业。

年大学毕业后,黄建超进入到中铁建设集团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筑路人生。从业12年,他亲历了中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参与了多条高铁线路的修建,同时也经历了一次次攻克高铁技术难题的考验。

张家口地处京晋冀蒙交界处,不同于常规线路,京张线冬季严寒、风沙大等不利因素给轨道铺设带来很多挑战。同时,由于地势北高南低,京张高铁线路在部分路段有近25公里千分之三十以上的连续大坡道。也就是说,在一公里的距离内,铁路线路高度上升或者下降的幅度达30米。

在高铁铺轨过程中,由于运送的钢轨和轨枕都非常沉重,在大坡道上铺轨需要确保两个方面,一个是机车输送的动力,另外一个就是机车的制动力。此前,国内之前并没有铺设千分之三十坡道轨道的先例,原有的铺轨机设计爬坡能力无法满足京张线轨道工程施工需要。

一筹莫展之际,黄建超与他的机组团队和机械部门同事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白天紧盯施工现场,晚上加班加点,写评估、做方案、认真梳理工作路径,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第二天一大早又早早起床,赶到工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技术交流和计算论证后,黄建超终于和技术人员研发出一套合理方案,他们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原来先并联后串联的液压马达改为8台液压马达全部并联状态,改进后既可以保证门架的空载运行速度,又可以满足门架重载运行时的驱动扭矩提高,保证重载运行的准确对位,同时保障了铺轨的安全作业及施工生产进度。终于使大坡道铺轨机的动力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做工程,既需要吃苦耐劳的意志,也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高铁线路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想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每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接连的挑战和高标准的施工要求考验着工程建设者的耐心和毅力,而自年底铺轨工作开展以来,冬季高寒气候、交通运输不便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则考验着他们的勇气和担当。面对困难,黄建超和工友们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加大人力和机械设备的投入,每天一上班,他总要把几个工点全部巡视一遍才安心,黄建超对工作的较真劲儿,赢得了身边同事的认可和敬佩。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既是责任担当,也是难得的机遇。作为联动年冬奥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有力交通保障,京张高铁全长公里。建成后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并将带动北京的科技、金融和人才优势与张家口优势互补。被拉近的时空距离,是许许多多像黄建超一样一线建设者用汗水与心血铺就的。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高铁建设工地上,每天与钢筋水泥作伴,与日月星辰为邻,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奋斗成就幸福,凭借着对事业的一份钟情、勤奋与无悔,黄建超从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作者一步步成长为高铁建设领域的高级工程师,用不懈的奋斗书写着自己的无悔青春。无论工作多忙,他都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学习,始终不曾停下探索未知、追求突破的脚步。黄建超告诉我们,生在新时代,就要有所作为。也许在别人看来,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乏味枯燥,但作为筑路人,在作业机械的轰鸣声中,同样可以书写精彩的人生。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速度的见证者,黄建超追随时代的步伐,逐步成长起来,面对重重困难,他勤于钻研,主动出击,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了人生价值。青春在奋斗中闪闪发光,在这里我们也衷心向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致敬!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