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的小伙伴们注意啦! 已经到了过年放假倒计时啦~ 那颗说走就走的心, 是不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呢? 出门旅游带东西最主要是轻便实用! 我们现在有旅行箱,托运~ 简直可以把整个家都塞进去, 那么在古代,出门旅游要带什么呢? 古人们又是怎么带的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1攻略去陌生的地方,攻略一定要有, 虽然古人没有互联网,但是有书。 早的时候有《山海经》!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图赞一卷订讹一卷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五彩公司三色套印本藏于天一阁) 它被叫做荒诞不经的奇书, 因为大部分人眼中的它=神话+神兽。 《山海经》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啥方面的都有所涉及。 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 但它的地理学内涵是第一位的。 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它都作了记录。 可谓是是古代的地理百科全书。 虽然准确性有待考证,但也算是应用类书籍了! 可以拿它当地图用嘛…… 而且,《山海经》中描述了一些“见则死”的自然灾害, 旅途中未雨绸缪,规避灾害,这可是大事。 要是实在倒霉碰到一些意外情况, 靠《山海经》中记载的“食之不饥”、“服之不夭”的食物, 或许能捡回一条小命也说不定呢。 2食、住问题怎么解决?天黑了,走累了,肚子饿了,得找个地方吃饭睡觉吧?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没有饭馆没有路边摊,不靠自己怎么办? 徐霞客是资深老驴友了。 他是出门带米,走到哪里自己煮, 不过,这还要自己扛个锅吧! 要是懒得带呢? 那你只有牺牲一下味蕾, 带点大饼、馒头这种抗饿又不容易坏的干粮了。 住吃可以凑合,住呢? ……也只能凑合。 古代旅人除了露宿野外,一般只有以下几种选择: 五星级招待所:驿站 河北怀来,鸡鸣驿 驿站是历史悠久的旅游住宿场所, 起自殷商,终于民国初年, 专为执行公务的信使官吏所设置。 想要住驿站,没有身份是不行的。 不是皇帝的快递小哥,或者出差的官员、外国的使者,就别想啦。 三星级宾馆:客栈 唐代是有私人旅店叫“店肆”给普通旅客提供住宿、饮食。 到了宋代时,“客店”、“邸店”颇具规模,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 《清明上河图》中沿河的客栈 (秀水金氏梅花草堂影印善本丛书本藏于天一阁) 此书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也就是是文字化的《清明上河图》。 廉价救济所:寺庙 一般客栈都在较繁华的都市,而且费用不低, 如果走到个比较偏远的地方,或者囊中羞涩。 寺庙就成了投宿的绝佳选择。 当然,大部分寺庙也不能白住,要捐点香火钱。 3行李下面说说必带的行李: 铺盖 刚才说了。饭馆酒店是很难找的。 就算找到…… 一般客栈也是没有卧具的。 游客必须自带被褥。 夜壶 因为客栈没有厕所,旅客需自理。 这…… 还怎么浪迹天涯,走的潇潇洒洒。 最后提一下古代旅游一支强大的固定队伍:赶考的汉子们 赶考的考生带的东西非常有趣。 首先当然是文具, 其次还有:饭碗、茶盅、匙箸、铜锅、风炉、板凳儿、钉子、锤子……这些东西都装在考篮里。 考篮,左边用来装文房四宝, 右边的用来装饭菜。 背着这些东西赶路排队…… 没点体力,哪还能考取状元。 谁还敢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 对比古人在旅途中这点辛酸事, 放在现在真是不值一提, 现代人出门旅游,除了钱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手机! 因为都有智慧旅游了,门票、交通、住宿都能手机搞定, 简直太贴心方便了。 温馨提示:下载天一阁博物馆APP智慧旅游新体验(具体教程戳这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