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大同印象之初识善化寺北京又到秋季了,傍晚又下了场小雨,更显得凄清了。记得初中时候总爱在考试时答题结束后在草稿纸上写“秋风秋雨愁煞人”,好像是跟秋瑾的绝命诗有关系吧。不知为何最近总喜欢回忆过去了,在寒冷的夜晚,下班后从办公室走出去,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租住的地方,总是会想起过去的人、过去的事,偶尔会想到过去玩得好却渐行渐远的人,也会想到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的祖母。这些场景像放电影式地在脑海里无秩序地闪过,这是不是预示着我已不再年轻了。从六月到现在的十月,发生的事情真是不少,又重大。从毕业到工作,从学生到老师,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与适应角色与人生场景的巨大变化。到了工作场合,在这家小小的又五脏俱全的单位里,面临着跟各种人的打交道,充满了新奇也充满了困惑。有时候也变得自闭了些,把自己的心扉主动关起来,躲在自己小小的城里不愿与外面接触。然而,还是碰到了心性相通、志趣相投的人,人生之路必须要开向下一驿站了。尽管过去的风景曾经美好,让人难以割舍,但总是往前走呢。每当念想那过往的片段时,总是告诉自己,前面的风景也不错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让人伤感的,也是令人陶醉的。前段时间终于完成毕业时候的一桩心愿,也是自从喜欢上梁思成后长久以来的碎碎心念,那就是去山西考察古建筑。噫吁唏!壮哉,表里山河之山西。人说地表文物看山西,实非虚言。这里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有气魄雄伟的五台山唐代佛光寺大殿,有体量庞大、巍峨挺拔的大同宋辽金元寺殿巨构,及同时代之精美壁画与雕刻。所谓“唐尧虞舜”,这里古称唐地,是周成王剪桐封弟、晋国始封的地方,也是关陇贵族李渊父子建立唐代基业的隆兴之地。在更古远的时候,这里是大夏之都,所谓“禹都平阳”,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被考证为大禹的都城所在地。这里还是大舜出生的地方,舜生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余早已心向往之,追随梁思成的足迹,在天朗气清的秋日,踏上行程。此愿终遂,余定名为“大同古建考察之文化苦旅”。欣逢国庆节,余终于沿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实地探访了他们所深深喜爱的古建筑。此行,余与刘君少华在大同考察两日,于第三日赴应县考察佛宫寺木塔,再乘火车至太原,考察晋祠并参观山西省博,于傍晚在汾河边探访元好问埋葬殉情大雁之雁丘,并于次日乘坐长途大巴返回京城。此行共六日,大同乃重点考察之地。余乘坐K字头之慢车经过3小时的行驶,才抵达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沙城。一路上举目皆为崇山峻岭,火车于隧道山岭间穿越,无怪乎路途漫长。铁轨两侧之风景颇类北京到居庸关长城一线之景,火车穿越一个个隧道,山岭起伏绵延。不同的是,快到沙城的一路上,远方出现了连绵的戈壁,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荒凉突兀,横亘在视线的边际。近处的玉米地则是一片泛黄的颜色,其间偶尔点缀些许翠绿。又或许,当火车经过山岭围成的一座水库,泛着鱼鳞式波光的深蓝幽深的湖泊突然映入眼帘。那种蓝,蓝得惊心动魄,给这一路上的荒郊野岭增添了惊喜。戈壁脚下矗立着点点的风力电车。从车窗望过去,也是颇有北国雄健苍凉、刚劲浑朴的风情。查资料,知沙城即为古代赫赫有名的幽州,至今仍有明代鸡鸣驿遗址。此地位于游牧草原与农耕平原的交界线,应属幽云十六州之一部分。今人的京张高铁也路过此地,路基已经铺好,工程正在建设中。远处的戈壁连绵起伏,横亘千里,光秃且黝黑的色调映衬近处的玉米地那金黄的颜色,对比强烈,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远处山峦下的风车。经过深蓝深蓝的湖泊,眼前一亮,在远处苍凉的荒山映衬下,湖泊蓝得惊心动魄!山峦与湖泊间有森林,很美~火车驶离沙城不久,眼帘即闪现一座端庄雄浑的古城,安静地矗立在一片黝黑的戈壁脚下,却原来是鸡鸣山脚下的鸡鸣驿。鸡鸣山属燕山山脉的一支,所以一路上看到的绵亘不绝的山脉都应是燕山。说真的,此前对山西的印象整体上不佳,大概是封闭保守、经济落后、漫天煤灰的印象。然而在火车上看到的窗外风景颇有一番辽阔雄浑的塞外边地风情。荒凉的山脊下,成片成片的玉米地泛黄,大抵是秋天丰收之后留下的枯黄玉米杆,可能翻过远处的山就是内蒙辽阔的草原。才想到,喔!大同是畜牧地带与农耕地带的交界,是历史上骁勇悍将驻守的边关雄镇,是王昭君出塞过雁门关后回望故乡、弹起琵琶而洒泪的地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多少的不舍与留恋,都化进那愁肠百结、铿锵激昂的琵琶曲声中。这里是“缭乱边愁听不尽,纷纷秋月下长城”的边关思乡地,又是让思妇凭栏断肠、迟迟等不来雁书的云中故郡,“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更让中原王朝痛心与难堪的是,这里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直到明初建国才被汉人收回的幽云十六州故地。大同是一个足以撩拨乡愁与兴亡之叹的地方,是一个马革裹尸之豪情与鸿雁传书之幽情可以交响并奏的地方。大同,褪去了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烟尘,等待我们的将是如何一座饱经沧桑的古都。远处鸡鸣山下的鸡鸣驿,《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此“琵琶老店”四字由唐代柳公权书写,据说该店曾经是当年王昭君入住弹奏琵琶的旅店。因为王昭君在该店弹琵琶,后来该店成为经营琵琶生意的著名老店,柳公权为此书写匾额赠送此店。到大同的那天晚上是非常寒冷的,凉意逼人。当看到那巍峨的古城墙时,内心有小小的激动,这就是在《中国市长》纪录片里看到的耿彦波市长苦心经营盖起来的古城墙。城门楼子在夜色中灯火通明,城楼下的护城河水悠悠荡荡,也是别有一番韵味,放佛回到古代,体验了古人“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的滋味。大同南城墙的城门楼与南大门永泰门在夜色中日暮降临,夕阳映照下的文峰塔与大同南城墙夜晚的大同古城是很美的,灯火通明的城门楼在辽阔的苍穹下光辉夺人,此情此景,放佛像古人一样生活!下榻的旅店离善化寺很近,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善化寺门口。现在难以用语言形容初见善化寺山门那一刻的惊喜与震撼。清晨的阳光,温暖和煦,洒在历经沧桑的古朴的朱红色门窗上、柱子上,光影斑驳,让人感动极了。由于是清早,古寺的大门还未开,显得更为清幽。当早晨的清冷被和煦的阳光暖化时,颇有种“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想这太阳也曾在千年前照耀过彼时的僧人,也同样照着千年后特意来此处寻古访幽的我们。然而山门依旧,日色如初,彼时的繁华云烟已经消散。那疏朗雄大的斗拱,硕大的出檐深远的屋檐,古朴的不施彩绘的柱子与梁枋,简约而不失雅致的槅扇与门窗,整体上给人雄浑大气、粗犷豪放、孔武有力的力量感,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自信豪迈的盛唐雄风,让人不由得手舞足蹈、顶礼膜拜。此山门建于辽代,仍保留唐代建筑遗风。若论风格,唐宋古建颇类诗品上之“雄浑”,是为最上品,如北朝诗歌之雄健豪放。在诗人中犹如杜工部之朴拙,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叶嘉莹每以“淳朴厚重”及“重、拙、大”来评审杜甫诗,嘉许杜甫诗以“丑拙”抒发活泼泼之真实生命与精神。反而,若建筑雕饰过多,则丧失了精神与真实的生命,仅仅沦落为手艺而已。站在屋檐下,仰视那些历经千年的斗拱木作,不由得感叹,如此精巧浑然天成的木构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也为古人的巧夺天工而赞叹。善化寺就那样安静地矗立在那里,等了上千年,等来了一位对古典文化热血的青年。身处此地,只有虔诚与敬仰、膜拜与疯狂善化寺山门的背面:威德护世过了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秀美绝伦得让人不由得敛气屏息的三圣殿。它是那么的雄伟,整个人站在其下,显得很是矮小。三圣殿的柱头铺作简直是巧夺天工,犹如莲花盛开一般,粗犷而不失俊秀,让人心生怜爱赞叹之意。它们粗大有力,不像明清古建的斗拱细小密集、繁缛雕饰,徒增厌倦。绕着三圣殿的回廊走了一圈,仰着头盯着那转角处的斗拱痴痴地看。两个方向的斗拱交叉在一起,又与大殿对角线伸出来的昂榫接在一起,结构精巧、巧夺天工。三圣殿里的空间特别开阔,因之使用了减柱法与移柱法,使得大殿空间特别宽敞。又因之是彻上露明造,屋顶的梁架结构看得很清楚,给人立体上的通透感。三圣殿、转角柱头斗拱、以及状如盛开莲花的补间铺作(斗拱)三圣殿之后就是善化寺最雄伟的大雄宝殿,它雄踞于两米多高的凸型月台上。站在月台下,仰望雄伟古朴的大殿,直觉得有种想下跪膜拜的冲动。登上台阶,走到大殿屋檐下,靠近那粗大的原木色的斗拱,放佛贴近了千年前的岁月,那气势恢宏、气象宏大的辽金西京繁华。商旅云集、胡乐悠扬、钟鼓声回荡、文化昌盛的往昔盛景早已不再,只留下这几座精美的大殿似在提醒人们往昔佛国的壮观。走进大殿的那一霎那,一缕阳光正好斜射在大殿西墙壁画上的佛像上。那一霎那,好像佛像闪着光芒一样,却并不耀眼得刺目,十分柔和,显着佛性的光辉。那一刻感动地真想五体投地地膜拜。想必千年前的阳光也曾照耀在佛像与壁画上吧,那种感动真的是此生少有的。殿里的佛像表情端庄,面含悲悯,低眉颔首微微含笑,虽然早已褪去了往昔的彩绘光彩,但堆积的尘埃、暗淡的色泽更能诉说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痕迹。在大殿中驻足良久,仰首观瞻,站着发呆,赞叹这历经千年风尘依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情各异的彩绘木雕,放佛回到了那个庄严的、繁华的、开放包容的西京佛国。宋辽金时代的中国古人还保留着盛唐粗犷彪悍、大气雄浑的气象,其在建筑上的体现也是雄浑刚健、古朴简洁,不事雕琢,气魄宏大,而不似明清时期的萎靡退化、疲敝与繁缛。大抵一个民族在其文化盛年总是自信昂扬,器宇非凡,吞吐宇宙,容纳四方,而一旦积弊日久,文化衰退,则渐显颓唐老相,气魄格局小了许多。可以说,明清建筑的标准化、程式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古建的退化,也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无怪乎梁思成说明代起建筑开始显“衰老羁直之象”。文化气象上,明清之人变得封闭、自锢,没有汉唐包容万千海纳百川的气魄,在建筑上也就呈现疲敝虚弱、繁缛雕琢的小家子气来。建筑也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是有温度的,梁思成一生那么挚爱唐宋辽金之建筑,也正是它们正是华夏文明最豪劲、最雄浑、生命力最旺盛时期的体现。当大殿门打开,初晨的阳光射进大殿照到西侧壁画的那一霎那,一种巨大的震撼与感动袭来人立于大殿屋檐下,如是这般强烈对比,可以想见大殿之宏伟高大善化寺大雄宝殿之雄伟,用手机拍摄根本不足以纳入全景。此为大殿西侧之景。此为大雄宝殿东侧之景今日的善化寺虽历经沧桑,但依然挺立在古城墙南门的旁边,在喧嚣的闹市区守护着一片静谧的心灵栖息之地。谁曾想,自梁思成年考察善化寺的85年之后,一个怀有同样热忱的青年随着他的足迹亦来到此处朝圣,体会这天地间难有的感通与相契。余驻足良久,赞叹三番,不忍离去。上图为梁思成年站在大同南城墙用他的莱卡相机拍摄的善化寺全景,下图为85年后的年,余站在新修的南城墙上拍摄的善化寺全景。85年前的善化寺略显残破,被低矮简陋的民居包围,山门前的民居中竟还有猪圈,大黑猪跑来跑去。从中可以看到西北方向的华严寺薄伽教藏大殿,以及西城门楼清远楼。可能那个时候,这些佛寺大殿及城门楼子就是城中最高建筑了。而今,善化寺的三大殿与普贤阁仍在,山门前移过来一块五龙壁,今人按原样重修了文殊阁,千年古刹焕发新颜,然而却被丑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与商场包围,岂不令人唏嘘,感慨万千。纷乱情思,叙于笔端,有诗云:八十年间,转眼一瞬。斯人已逝,吾辈登临。拳拳赤诚,古刹嗣音。苍柏依依,阁影森森。晨曦拂壁,佛面生春。慧命相续,旧邦常新。渔歌子作于年10月16日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办公楼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