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丁玲一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使古老的桑干河蜚声海内外。而我生活工作在桑干河两岸近七十年,对桑干河—涿鹿母亲河的前世今生却知之甚少。只知“千里桑干,唯富涿鹿”。对“涿鹿一只船,早晚到河南”却不知何意。 前些日子由于写作《可爱的故乡》一文,才知永定河、桑干河本是一脉相承。 桑干河正源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北麓分水岭村庙儿沟。当地称恢河。它和汾河是一对隔山兄弟。恢河与发源于左云县截口山的源子河在朔州市马邑村回合后称桑干河,也称桑亁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得名。 桑干河在山西阳高县南徐庄流出山西后,流经河北阳原、宣化、涿鹿在怀来朱官屯与洋河汇合后称永定河。此后流经河北、北京、天津汇入北运河,经海河流入渤海。全程公里。流经两省两市一自治区43个县市。 永定河古称水,隋称桑干河,而后称卢沟,宋辽时期两个名字并用,既称桑干河又称卢沟河也称卢沟水。到了金代,上游叫桑干河下游叫浑河,历史上还有小黄河、无定河等称谓。年,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一直延续至今。 桑干河上游不仅有黄水河、浑河、源子河、御河、神头泉群、壶流河等主要支流,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支流。比如山阴的木瓜河、怀仁的清水河、白土河等等。 涿鹿境内短短42公里便有牛家窑河、武家沟河、孙家沟河、长疃&、岔道河井沟河等支流。 涿鹿县境以上流域面积高达2.4万多平方公里,占永定河总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的一半还多。 桑干河起源于山西、内蒙黄土高原,河床陡,落差大沿途穿山越峡,飞流直下。每到夏秋之季,暴雨骤至,山洪频发,流量猛增,洪峰陡起,涛声如雷,巨浪翻滚,犹如万匹脱缰野马,一泻千里。洪水过后,堤坝尽毁,房倒屋塌,稼禾一空,不知多少鲜活生命葬身鱼腹。然而,文人墨客却描写成涿鹿古八景之一“桑干秋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据文献记载,年,农历7月下旬连雨十日,,山西出境尉家小堡洪峰高达立方米/秒;年,尉家小堡洪峰立方米/秒;年水淹天津,桑干河亦为大雨,暴雨中心在山西浑源,水淹浑源县城。 金至解放前,桑干河泛滥百次之多,给两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年至年,桑干河毁堤成灾就有7次,受灾面积 一次达多平方公里。 年,桑干河爆发大洪水,洪峰达立方米/秒。涿鹿西起丁堡南,东至大塘湾沿线堤坝和千亩良田尽被冲毁。此次洪水也是造成京津年洪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年夏,桑干河洪水冲毁双树农作物千余亩,房屋数十间,耕地亩,5人丧生。 正因为桑干河一次又一次的大洪水顺流而下,永定河才被称为无定河,才有了“善徒、善淤、善决”的“美称”。 金至解放前,永定河决口81次,漫溢59次,改道9次,洪水多次冲进北京城,每一次大洪水都少不了桑干河的巨大“贡献”。 年永定河发生了五百年来 的一次洪水,京畿如同水城一般,白茫茫一眼望不到边。档案朱批奏折中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屋宇倾圮者不可数计”,“人多避树上巢居,苦不堪言。紫禁城内水深五六尺......军机值班费内水深过膝”。面对无法遏制的洪水,嘉庆皇帝曾做诗一首:“季夏月之初,霖雨昼夜渍,波澜涨百川,西北汇大河,桑干堤溃四,白浪掀石栏,荡漾洪涛恣”。 据涿鹿桑干河简介,涿鹿段 洪水调查流量为立方米/秒。(年)。由此进一步说明,桑干河洪水是造成永定河洪峰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正是千万年来,桑干河携带大量泥沙,从山西、内蒙高原顺流而下,才造就了大同盆地,怀涿盆地,北京小平原,才有了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桑干河流域也孕育了东方人类文明。 为了确保京畿无虞,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多一点时间,面对 在朝鲜战场每天需要消耗极大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国家还是做出了修建官厅水库的重大决定,并于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 工程一开始,各种机械设备、器材从祖国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到工地,有东北、天津、上海、太原的钢铁,有北京、唐山的水泥,有南方木材,白洋淀的苇席。从南到北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几万人,参加了这个伟大的工程。延庆、怀来上百个村庄的人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一座总库容22.7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亿立方米,堆沙库容6亿立方米,可防“千年一遇”洪水峰值立方米/秒的大型水库修建成功。从此,永定河千百年来对京津冀地区的威胁一去而不复返了。 除了官厅水库外,年至年山西又在桑干河上游修建了册田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十几座。蔚县也在70年代修建了壶流河水库。彻底解决了桑干河水患问题。 变水患为水利,一直是桑干河两岸人民的 愿望。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涿鹿县委,县人委顺应民意,决定在黄羊山半山腰修建劈山大渠。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涿鹿人民在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资金,四无材料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工具自己造,砖白灰自己烧,炸药自己炒。吃的是窝头咸菜。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终于于年8月完成了从东窑沟进水口到沈庄村全长33公里的 期工程,并挖支渠25条。共用人工69.2万个,资金万元,挖填土石方60余万方。中间经过29道深沟,24座山峰,穿越68条隧道。使武家沟、西二堡、张家堡等公社34个村4.5万亩坡梁旱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水浇地。而后,七八十年代又对大渠进行了维修延长。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文联主席郭沫若以及田汉、萧山、叶圣陶、王昆、侯宝林等诗人、作家、艺术家曾亲临施工现场参观慰问。 劈山大渠在全国当时多个水利工程中排名第29位。涌现出了大批劳动模范,有的还到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 的亲切接见。 今年,涿鹿新云传媒又经过艰苦努力,把全国劳动模范、铁姑娘队队长杨光荣等劳动模范感人事迹搬上了舞台,献礼二十大。 年11月,又开始修建桑南一干渠。受益村庄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大干一个冬季。全长33.9公里的大渠便竣工通水。共使4个公社43个村近3万亩土地受益。七八十年代又延长了5.5公里。 年7月,涿鹿人民又开始在桑干河南修建“七一”大渠。保岱、五堡、栾庄等几个受益公社和城关镇、东小庄等非受益公社一万多人,昼夜施工,轮流作业。期间县委书记吴景珍身背行李,步行到工地参加劳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经过两年的努力,年7月1日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全长61.17公里,隧洞62座(总长1.3万米)。共挖土石方94.6万方,是使保岱、栾庄、五堡等公社45个村的5.8万亩土地受益。正因为桑南一干渠和“七一”大渠的修建,才使我的故乡由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变成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塞外江南。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涿鹿人民先后对惠民北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四干渠、桑南二干渠、三干渠进行了裁弯取直延长,使全县干渠总长度达.95公里,灌溉着桑干河两岸的23.12万亩良田。 “千里桑干,唯富涿鹿”才真正名符其实。 六七十年代,桑干河两岸人民在桑干河两岸共筑堤坝72.公里。其中40公里为混凝土浆石坝,余为沙石坝。沿河几十个村庄围河造田几千亩,不少村因此成了产粮大户,成了令人羡慕的富裕村。 其实,桑干河不仅是涿鹿人民的母亲河,而且也是上下游人民共同的母亲河。它甘甜的乳汁不仅养育了涿鹿人民,也同时养育了上下游广大人民。 山西境内桑干河灌区,位于大同盆地西南部,地处朔州山阴县、应县境内。属山西省大型灌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朔州市在桑干河及其支流建有泥河、太平窑、东榆林、薛家营、镇子梁等中小型水库,并修渠筑坝,引水灌田。 52年建成裕民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2万亩;58年建成民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60年建成神头杨水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万亩;75年建成南高泵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9万亩;75年还建成薛家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76年建成腊壑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3万亩。 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册田水库,每年可向大同市和大同二电厂供水多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0多万亩,可捕鱼50—70多万斤。阳原人民也先后建成了第二淤灌区、富民灌区和第三淤灌区,使七八万亩农田喝上了桑干河水,实现了稳产高产。 截止年,官厅水库累计向下游供水亿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冀地区农田用水8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万亩。北京工业用水亿立方米。城市地下补水及生活环境用水25亿立方米。为首都工农业生产,改善首都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受气候变化和上游工农业城市建设用水大量增加,以及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位持续降低,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桑干河下游时常断流。年,官厅水库不得不被迫退出北京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 年12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将集中利用5至10年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永定河打造成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长廊。 为此,“方案”设计,从山西万家寨水库经由桑干河调黄河水入永定河,以缓解官厅水库水量不足问题。 年3月成立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年6月,京、津、冀、晋四省市人民政府联合中交集团共同组建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总投资亿元。 年,永定河首次实现引黄入京,规模达2亿立方米。年至年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向永定河(桑干河)累计补水4.4亿立方米。年又向永定河补水约2亿立方米。年3月15日,册田水库向官厅水库开展本年度集中输水工作,3月19日12时许,水头奔腾了98个小时后到达官厅水库八号桥。册田水库3月15日至3月21日向永定河集中输水0万立方米,官厅水库实收万立方米。 年实现了永定河北京境内全线通水。年实现了全线贯通入海。永定河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治理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此,河北、山西做出了很大贡献和牺牲。 如今运行了几十年的桑干河灌渠仍在涿鹿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年,涿鹿县抓住建设首都水源功能涵养区的契机,投巨资实施桑干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滨河公园相继建成桑田花海、休闲步道、江南园林、丁玲书院、亲水广场以及多种多样的健身游乐实施。 站在桑干河大桥往下一看,多米宽,4.5公里长的水面,淡黄色的河水向下游缓慢地流动,一簇簇芦苇在河中摇曳,成群水鸟一会儿在水中游戈,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钻进水中捕食小鱼小虾。 人们有的在大理石护栏边上垂钓,有的在一个个大小广场上唱歌跳舞,有的顺着河边健步前行,有的在林荫道花草间悠闲散步,也有的在凉亭下长廊中聊天说笑,勤劳的清洁工专心致志地捡着个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 “丁玲”正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美丽的桑干河。在她心中,不知是否已构思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