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06354.html
明正统十四年(年)八月十五日,在一块被称为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10公里处)的高地上,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盘膝而坐。他身着绣有游龙的衣冠,面色苍白,神态紧张。在他的周围,正在进行一场大战:到处是狂奔的战马、耀眼的刀枪和带有响笛的飞箭,地上堆积着血淋淋的尸体。原来这个青年正是当今大明皇帝朱祁镇,这里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战。明英宗画像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远离京师到此地来呢?这还需要从头讲起。宣德二年(年),孙氏为明宣宗朱瞻基产下长子朱祁镇,宣宗已经28岁才得到长子,自是喜出望外,马上把孙氏晋封贵妃。大明开国到宣宗已经有太祖、惠帝(即建文帝)、太宗(即成祖)、仁宗五位皇帝,这五位出生时,他们的爹都不是皇帝,可以说他们都是生于潜邸,朱祁镇是第一个在老爹御极之后出生的皇子,也是大明迁都后,第一个在紫禁城出生的皇子,对了,他还是在紫禁城第一个大婚的皇帝,“是以出世之日即蒙庆泽,及我苍生爱戴之念,已旁洽于无外矣。”天下人听说这个消息,没有不欢欣喜悦的,更何况朱祁镇还是胖娃娃,“天质秀杰,龙颅魁硕逈异常”,让宣宗的慈父舐犊之情简直要溢出来。怎么样表达对亲亲儿子的爱意呢?在儿子出生的第五天,朱瞻基就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宣布普免次年全国钱粮的三分之一,并豁免此前的各种积欠。在大一统王朝中,生娃大赦天下的很少,只有唐高宗李治在小儿子李旦满月时大赦天下,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满月时也大赦过,朱瞻基对儿子的爱比李治只多不少,在儿子出生五天就大赦,甚至,大赦天下也不能表达宣宗的快乐心情,在儿子出生第八天,宣宗就示意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人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立皇太子。经过三请三让的戏码,在朱祁镇出生的第二十天,宣德二年十二月初二,宣宗正式批准了行在礼部呈上的册立皇太子仪注,并择定次年二月初六举行册立皇太子大典。明宣宗画像宣德三年()二月初三,宣宗为儿子赐名朱祁镇,他在赐名玺书中说:“夫祁者,至大之义;镇者,安重抚定之道。”希望儿子以后能有“至大之德”承担“宗社之尊、海宇之广、民庶之繁”的重任。到初五这天,宣宗还亲自去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给上天和先祖们报告他要立太子了!二月初六,在宣宗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立典礼,以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行在吏部尚书蹇义为正副使,持节册立朱祁镇为皇太子,并诏告天下以及藩属国,“今以册宝立祁镇为皇太子,夫崇建元良,所以重万年之统,豫定国本,所以系天下之心,诏告臣民咸使知悉。”出生才八十三天的朱祁镇成了大明帝国的皇太子,也是大明最年轻的皇太子殿下。明宣宗行乐图儿子已经是帝国显贵的皇太子,生母怎么能屈居人下呢?应该母以子贵啊!本来宣宗就对“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的皇后胡善祥不太满意,如今有儿子撑腰,宣宗就示意皇后胡善祥以无子的理由退位让贤。生了两个女儿的胡皇后面对铁心废后的丈夫,是无可奈何的,只能说自己“久病、薄福”,还把皇帝年过三十(虚岁)没有儿子的原因揽到自己身上,自请下堂请皇帝“别选贤德以位中宫。”宣宗惺惺作态地表示对皇后自请下堂的请求很惊愕,埋怨皇后何出此言?谁还不生个病啊!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养病啊!面对皇帝丈夫的“温言抚慰”,胡皇后只能继续陪着演戏,又向皇太后请辞,宣宗这才同意,让胡皇后退居别宫,把孙贵妃扶上皇后宝座。宣德三年()三月初一,朱祁镇被册立太子后的二十五天,他的亲妈孙贵妃就以“德义之茂冠于后宫、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的理由被册立为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画像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年1月31日)宣宗朱瞻基突然患病死去,遗诏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年仅36岁。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传言,太皇太后张氏打算立襄王朱瞻墡为帝。太皇太后召集群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遵宣宗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太皇太后张氏和皇太后孙氏而后行。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太皇太后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著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诚孝昭皇后张氏画像然而,张太后还不是太放心,因为她发现英宗非常宠信太监王振。王振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少年入宫,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宣宗皇帝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爱的人,王振便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但是张太后垂拱而治,三杨忠心秉政。由于他们都是前朝元老,威望很高,王振自知难与匹敌,还不敢放肆,只好采取两面派手法,等待时机,再行窃权。为此,他对张太后和三杨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以讨得他(她)们的好感。一次,英宗朱祁镇与小宦官在宫廷内击球玩耍,被王振看见了。第二天,王振故意当着三杨等人的面,向英宗跪奏说:“先皇帝为了球子,差点误了天下,陛下今天复踵其好,是想把国家社稷引到哪里去!”装出一副忠心耿耿、十分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样子。三杨听了,深受感动,慨叹地说:“宦官当中也有这样的人啊!”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达皇帝的旨意,都装得十分恭敬和小心的样子,总是站在门外,不入阁内,深深感动了三杨,后来,王振再来传旨时,三杨打破惯例,特把王振请到屋内就坐。三杨中杨荣谋略最高,他知道自己三人已老,便和杨溥、杨士奇商量,预先把一些正直有才干的人引入内阁,培植外臣势力,一旦自己三人退位,这些人可以有能力对付王振的势力。只是这一步想到的晚了一些。杨士奇画像王振表面上讨好三杨,事事顺从,装成不干预政事的样子,但内心仍然按耐不住攫取权利的欲火,一有机会,就想法抓权,干一些干预朝政的勾当。他常趁无人在英宗旁边时,劝英宗用重典制御臣下,反对开“经筵”、倡导文治,建议英宗发展军事、以武治理国家等等。因此,英宗曾让他带领朝中文武大臣到朝阳门外阅兵,王振则利用这个机会,压制真正有才能的人,把他的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报为骑射第一,一下子提升为都督佥事。太皇太后张氏贤明有德,她见王振逐渐有抓权、逐渐朝政的迹象,心中十分不安。她害怕前朝宦官专政的历史重演而断送大明江山,决心进一步提醒英宗严防宦官专政,并准备严惩王振,以打消王振妄图干预朝政的念头。一天,张太后让宫中女官穿上戎装,佩好刀剑,守卫在便殿旁边,肃穆凛然。接着,太后把英宗和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尚书胡焕等召到便殿。英宗和五大臣见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英宗急忙按规定站立东边,五大臣站立西边。太后看了看五大臣,又看了看英宗,然后指着五大臣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辅佐你治理国家,你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们商量,如果他们不赞成,切不可去做。”接着张太后又把王振找来,喝令跪在地上,声色俱厉地说:“太祖以来就立下了规矩,宦官不得干预政事,违犯者定斩不饶。现在,你侍奉皇帝不守规矩,按照我大明法律,应当赐你一死。”太后的话刚一说完,事先安排好的几个女官应声而上,把刀搁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浑身直打哆嗦。英宗见状也大吃一惊,急忙跪下替王振求情。五大臣也跪下请求太后免王振一死。张太后见状,怒气稍息,改变颜色说:“皇帝年幼,岂知此等宦官自古祸人家国,我看在你们的面上,饶了王振,但是此后不许他干预国政,如有违犯,定斩不饶。”王振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不断磕头谢恩。此后,张太后每隔几天就派人到内阁去查问王振办了什么事情,有没有未通过内阁而由王振自己决定的事情。王振受此教训,还真的老实了一段时间。为此,他改变策略,先不去干那些直接干预朝政的事,而去进一步讨好英宗,并在暗地里广交朋友,大量培植私党,为以后专权培养基础。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大臣的赞誉,也进一步得到了英宗的宠信。杨溥画像正统六年(年)十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建竣工,英宗在皇宫大摆筵宴,进行庆贺。按照明朝宫中制度规定,宦官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参加宫宴。可这时的王振已深得英宗宠信,英宗在宴会上见不到王振,就象少了点什么似的,急忙派人前去看望。王振见了来人,自比周公,大发牢骚说:“周公辅助成王,为什么惟独我不可以到宴会上去坐一坐呢?”使者将王振的话报告了英宗,英宗不但不怪罪,反倒觉得王振受了委屈,下令打开东华门的中间大门,让王振进入宫中参加宴会。王振刚刚来到门外,宫中百官即向他罗拜,表示欢迎。这件事充分说明,王振虽然受到张太后和三杨的限制,但他势力仍然逐步强大起来。正统五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谥号诚孝昭皇后);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而引咎辞职,正统九年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王振见阻拦自己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经被自然规律扫除了,当然轻而易举的就尽揽明王朝的政权。他早就看明太祖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不顺眼,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块牌子摘下来。杨荣画像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一些官僚见到王振权势日重,纷纷前来巴结贿赂,以求高升。有位工部郎中,名叫王佑,最会阿谀逢迎。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子?”王佑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徐希和王文亦因善于谄媚,被王振提拔为兵部尚书和都御使。王振还把他的两个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又把死心塌地依附于自己的心腹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安插在各个重要部门。福建有位参政宋彰将贪污的数以万计的官银送给王振,立即被提拔为布政使。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形成了一个以王振为核心的朋党集团。王振画像王振就是这样,利用手中权力,一面结党营私,大力提拔那些溜须拍马、谄媚逢迎之徒;一面大打出手,残酷地镇压那些反对自己专权和对自己不恭不敬之人。王振则遍受贿赂,又大肆贪污,家中财富越来越多。后来王振败绩,籍没其家产时,仅金银就有60余库,玉盘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20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足见其贪污受贿的程度,王振控制朝政以后,不仅对内党同伐异,大耍淫威,对外也投机取巧,破坏边防,终于招致了瓦剌贵族的进犯。瓦剌是蒙古中的一部。元朝灭亡以后,一部分蒙古族退回蒙古草原和东北等地。后经朱元璋派兵数次打击,内部发生混乱,逐步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在明朝初期,三部分别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朝献马朝贡。永乐以后,在蒙古三部之中,瓦剌部日益强大,宣德时,瓦剌逐步控制了鞑靼,正统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统一了蒙古三部。瓦剌统一蒙古以后,对明朝不断骚扰,成为明朝北方的严重边患。王振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为了获利,王振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为了讨好瓦刺,王振还对其贡使加礼款待,赏赐增厚。瓦剌自从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派出贡使携带着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明朝政府则根据其朝贡物品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回赐。一般情况下,回赐物品的价值要稍稍超过朝贡物品的价值,同时,也要给对方贡使一定赏赐。因此,瓦剌为了获取中原财富,非常愿意到明朝来朝贡。按照原来规定,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后来,瓦剌贪图明朝回赐的欲望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余人。王振对瓦刺增加贡使,丝毫不加以限制按数给予赏赐,致使瓦剌的胃口越来越大。正统十四年(年)二月,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人。瓦剌贡使冒领赏物,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王振与瓦刺有勾结,接受也先的贿赂,所以,瓦刺贡使冒领赏物,他都装作不知道。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瓦剌贡使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而归,并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汇报。也先遂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于同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也先剧照瓦剌军来势凶猛,迅速向南推进。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几次交战失利,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剌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同时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这次听了王振的话,也认为亲征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便不与大臣们商议,做出亲征的决定,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英宗下诏旨后,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明军准备不够,皇帝不宜轻率亲征。吏部尚书王直亦率群臣上疏说:“如今秋暑末退,天气炎热,旱气末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不甚充足。况且车驾既行,四方若有急奏,哪能尽快抵达。其他不测之祸,难保必无。万望皇帝取消亲征之令,另行选将前往征讨。”可英宗听信了王振的话,对众大臣的谏阻,一句也听不进去,非要亲征不可。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当时,与英宗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多名文武官员,但英宗不让他们参预军政事务,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已经乏粮。不断有人死亡,僵尸铺满了道路。再加上连日风雨,人情汹汹,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已经不稳。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再次请求英宗回军。王振一听,大为恼怒,为了杀一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以天象谏阻,王振也不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佯装退却,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8月1日,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以为瓦剌害怕英宗亲征,坚持继续北进。邝埜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兵有诡计。因此,他再次上章请求回军,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剌埋伏。王振仍然不听。第二天,王振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急忙传令,第二天撤出大同。最初,王振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王振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王振未与瓦剌接战,即仓惶退兵,军纪更加混乱。走了40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王振剧照

明军迂回奔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这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袭而来。英宗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英宗撤退。结果,他们都战死沙场。英宗又派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三万前去阻击,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3万军队全部覆没。王振在朱勇率军阻击瓦刺之时,加紧撤退。13日,退到土木堡,这里离怀来城仅20里,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可王振以为0余辆辎重军车没能到达,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便不顾英宗和数十万军队的安全,传令在土木堡宿营。邝埜一再上章要求英宗先行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同时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王振皆置之不理。没有办法,邝埜单身闯入英宗行殿,请求英宗速行。王振见状,怒不可遏,骂道:“你这个腐儒,怎么会知道用兵之事,再胡说八道,必死无疑!”即刻命令武土强行把邝埜拖了出去。第二天,英宗想继续行进,但为时已晚,瓦刺军队已经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旁无泉水,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也被瓦刺军队占领。明朝数十万军队被围两天,取不到水喝,渴得嗓子直冒烟。没有办法,王振只好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挖了二丈多深,也不见一个水滴。士兵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怨声载道,骂不绝口,军心进一步涣散了。包围土木堡的瓦刺军知道明军找不到水喝,饥渴难忍,便准备把他们引出堡垒,一举歼灭。15日,也先派遣使者到明军处假装与王振谈和,以麻痹明军。王振见也先派人来谈判,喜出望外,便不辨真假,满口答应,并通过英宗让曹鼐起草诏书,派两人去也先军营谈判具体议和事宜。也先为了迷惑明军,假装撤退,故意将土木堡南面河水让出,暗地里则作好埋伏,只等明军争水大乱之机,出兵全歼。王振看到瓦刺军向后撤退,以为瓦刺军真的要议和,遂不加分析,轻易地下令移营就水。饥渴难忍的军士得令后,一哄而起,纷纷奔向河边,正在明军争相乱跑之际,瓦刺伏兵四起,明军溃败。英宗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不一会儿,瓦刺兵冲上来,一个士兵上前要剥取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与众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拥着他去见也先之弟赛刊王。赛刊王在盘问英宗时,英宗反问道:“你是谁?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或者是赛刊王。”赛刊王感到英宗说话的口气很大,立即报告也先,也先派遣留在瓦刺军中的明朝使者去辨认,才知道他就是英宗。这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土木堡之变剧照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20万军队被击溃,王振终恶有恶报死于乱军之中,从征的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到北京,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百官在殿廷上号啕大哭。后来,皇太后忍住眼泪,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郕王朱祁钰是英宗唯一的弟弟,身世也颇为传奇,他的母亲吴氏,《明史》说是宣宗为太子时的侍女,生儿子当年册封为贤妃,一直住在宫外。《罪惟录》则指出吴氏本是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宣德元年(年),明宣宗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驾亲征,生擒了朱高煦父子,汉王宫的女眷按制度被全部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邂逅了吴氏,被她的美貌与聪慧所打动,令她陪伴直到回京。回京后,宣宗将她安排在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宣德三年(年),吴氏生下一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明代宗(景泰帝)。宣宗儿子不多,总共只有2个儿子,可见朱祁钰这个儿子的诞生,他有多么高兴。吴氏的身份也因此得以提高,被封为贤妃,但仍然住在宫外。宣德十年(年),宣宗病重,派人将吴氏母子召进宫,死前正式承认了她们,并托付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善待吴氏母子。托孤之后宣宗驾崩。张太后没有食言,封朱祁钰为郕王,并修建王府供他们母子居住。明景帝画像正统十四年(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面对危机局面,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于谦画像都御使陈镒面奏郕王,历数王振之罪,众大臣纷纷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他们满怀悲愤地说:“王振罪不容诛,死有余辜。殿下如不即正典刑灭其家族,臣等今日皆死在这里。”。朱祁钰无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择时改议,廷臣则抗议不依。此时,王振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站出叱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郕王朱祁钰看后大惧,欲起身离去,于谦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该诛死,打死勿论",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在他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在那时,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而于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马顺的牙牌王文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皇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同时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这个时候,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得说:“听你的,听你的。”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派去瓦剌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明英宗抵达北京后,由安定门入城。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关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历史上说法不一。《明史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英宗和景帝剧照不管是嘘寒问暖,还是冷眼相对,事实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北京普度寺山门(位于南宫旧址)景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为什么要密谋推翻当今皇上呢?原来他们都痛恨一个人——于谦。京师保卫战以后,于谦仍然担负着整顿和加强国防的重任,是国家的实际掌权人。明代宗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明代宗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他性格刚正、嫉恶如仇。为整肃朝纲,他起用了一些勇敢刚正的官员,同时又对贪赃枉法的人严加惩处。这些做法,激起了一些人的怨恨,当年在北京保卫战中曾经立下战功的石亨就是其中之一。正统十四年(年),瓦剌军进犯大同。当时任都督同知的石亨出战不力,临阵脱逃,被降官夺职。也先进犯北京时,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保卫北京,主持北京防务的于谦起用了石亨,命令他率军扼守德胜门。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功受奖,又在于谦的推荐下升任京师团营的总指挥,进封武清侯。为此他对于谦感恩戴德,千方百计讨好于谦。他上书明景帝,主张给于谦的儿子晋升官职。然而,大公无私的于谦却上书恳辞,并斥责石亨的献媚行为。他说:“当此国家多事之秋,为人臣者不应顾念私恩。石亨位居大将,没听说他推荐一个行伍微贱之人来报效国家,却单单推荐我的儿子。这不合公论,有害国家。我绝不冒功领赏!”石亨对这种公而忘私的批驳忌恨在心,和于谦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于谦画像副都御史徐有贞,原名徐珵。当年他在朝廷上煽惑南迁,遭到于谦的痛斥,成为社会舆论的笑柄,因此视于谦为仇人。他因徐珵这个臭名已经远扬,就改名徐有贞。几年来,他多方钻营,终于爬上了高位。当朝中正邪两种势力展开斗争时,他自然而然就站到了石亨一边。左都御史杨善,当年是迎接太上皇的专使,对朱祁镇复归北京立有大功。对他的功劳,满朝文武交口称赞,唯有朱祁钰表示不满,认为杨善的行动超出了自己交给他的使命,因此对他赏赐很少。皇帝的态度使杨善大失所望。早在王振当权时,杨善就有过谄媚王振的历史。这时他不得志,自然也就和石亨勾结起来。这伙阴险卑鄙的家伙凑在一起,利用朱氏兄弟的尖锐矛盾,终于导演了扶持朱祁镇复辟的一场闹剧。景泰八年(年)正月,明景帝忽生重病,卧床不起。他把石亨召到病榻前,命令他代行祭天礼。石亨心怀叵测,乘机仔细观察了皇帝的气色,知道他已经不久于人世了。召见完毕,石亨急忙找到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密谋,认为立废太子朱见深不如迎立太上皇朱祁镇有利,可以借此邀功请赏,加官晋爵。他们又将此事告诉太常卿许斌。许斌说:“此不世功也。我老了,没有什么能力。徐有贞善奇策,你们应该与他一起商议。”于是,石亨、张軏连夜赶到徐有贞家商议。其实,徐有贞早就和石亨预谋此事,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正月十四日夜里,这伙人在徐有贞家里秘密聚会。徐有贞说:“当年太上皇被俘塞北,也是为了国家。皇上受于谦挑唆,把太上皇关在南宫七年,实在太不公平,早就该请太上皇复位!但不知太上皇是否已经得知这个计划?”石亨等说:“昨天已经秘密通知南宫了。”徐有贞说:“好!一旦南宫有了回话,咱们就可以立即行动。”石亨、张軏等离去,分头准备。一场宫廷政变的闹剧即将拉开帷幕。朱祁镇从瓦剌回来,就被软禁在南宫,至今已经整整七年了。如今机会来了,他怎能不欣喜万分?他让太监转告石亨:事成以后,一定重重赏赐他们。电视剧《女医明妃传》明英宗剧照正月十六日,夜幕刚刚落下,石亨等人便悄悄潜到徐有贞家里,商量下一步的行动。大家问徐有贞:“已经报告了太上皇,下一步怎么办?”徐有贞假装上楼观察天象,然后急忙下来说:“事在今夕,机不可失。“正说着,仆从进来报告,说是边境上传来警报。众人一听,大惊失色。徐有贞却笑着说:“诸位不必惊慌,这正是上天在保佑我们呀!边境吃紧,正是我们派兵进宫的理由,谁敢阻拦!大家尽管放心,咱们此行必能成功!”这一席话说得众人将信将疑,徐有贞却俨然以军师的姿态部署起来:张軏调兵严守北京九门;曹吉祥准备宫门的钥匙,负责宫中各路;石亨负责偷开长安门;王骥在南宫准备接应;徐有贞率领精选的士兵,进南宫迎接太上皇。计议已定,众人就迅速行动起来。徐有贞焚香祝天,随即与家人诀别,说:“事成后功在社稷,共享富贵;事不成则祸必杀身,除非做鬼回来。”这一天夜里四更时分,石亨用曹吉祥偷来的钥匙打开长安门,把近千名士兵放进皇城。守城的将士虽然感到奇怪,但也不敢阻拦,任其鱼贯而入。队伍都进城以后,徐有贞为防备意外,将城门反锁,又把钥匙扔进护城河里。他说:“万一敌人内外夹攻,大事去矣!”石亨等莫知所为,一切唯徐有贞处分。几个人率兵赶到南宫。他们还以为王骥已经一切准备就绪,没想到南宫的门锁由于多年不开已经锈死了,怎么也打不开。这时天都快亮了,隐隐约约能听到西边宫中有开门的声音。石亨见状非常惶恐,拉住徐有贞道:“徐先生,还有成功的希望吗?”徐有贞大声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只能进不能退了!”说完,他命令士兵取来一根大圆木,用绳子悬起来,几十个士兵用它撞门。又命令一些士兵翻墙进入南宫,与外面的士兵合力撞墙。不一会儿,墙倒门裂。宫门终于被打开了。这时,太上皇朱祁镇早已穿戴完毕,正独坐灯下,焦急地等待接驾。他听到动静,便跑到院子里呼唤石亨。众人一见太上皇,慌忙下跪,齐声说:“请陛下登位。”徐有贞指挥士兵用玉辇抬太上皇,但士兵们非常恐慌,一时竟抬不起来。徐有贞等亲自帮助士兵们抬辇,一行人急匆匆向东华门奔去。来到东华门时,守门的士兵拒绝石亨等人进入。正僵持间,朱祁镇复辟心切,此时急中生智,高喊:“我是太上皇,有事入宫,何人敢拒?”门卫一听“太上皇”三个字,不敢再阻拦。众人乘机冲入东华门,簇拥着朱祁镇,进入奉天殿。殿上的武士挥动着金瓜来打徐有贞,徐有贞举刀相迎,一千多士兵一拥而上,驱逐了武士。此时皇帝的盘龙御座还在奉天殿的角落里,众人把它推至正中,请太上皇下辇登座。这时,石亨和徐有贞打开了奉天殿的三对朱漆大门,敲钟击鼓,响亮的钟鼓声震荡着明宫……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夺门之变剧照晨曦初露,准备上朝的文武百官此时已经陆续来到皇宫。他们正在交头接耳地猜测着南宫方向传来的嘈杂声。忽然,听到徐有贞高声呼喊:“太上皇已经复辟,大家快来朝贺!”突如其来的巨变把群臣惊呆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后来,只好在徐有贞的指挥下,各整衣冠,登殿排班,依次跪伏,三呼万岁。这一场政变就这样取得了成功。历史上称之为“南宫复辟”,又叫“夺门之变”。那位在斋宫卧床不起的明景帝朱祁钰,听到外面传来的钟鼓声,不禁大惊失色,连忙向身边的太监问道:“莫非是于谦不成?”太监错愕未答。不久,有太监跑来报告,说是太上皇复辟了。朱祁钰连声说:“好!好!”说着,气喘不已,面壁而卧。他日夜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强烈的刺激使他的病情骤然加重,再也无法起床。电视剧《女医明妃传》明景帝剧照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诬陷于谦等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杀害于谦时,竟让人先断其手足。史载:天下冤之!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仓促之间,英宗来不及罢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一日,才想起将景泰帝废为郕王。因此,短短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两位合法的皇帝,不能不说是奇事一桩。后来,朱祁镇把他废为郕王,囚禁到西宫。没过几天,他就死了。有人说他是病死的,有人说他是英宗派宦官蒋安将其勒死。但他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还是个谜。朱祁钰死后,被以亲王的礼仪葬于西山,其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明英宗毁其生前所建寿陵,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明景帝陵英宗复位后,思念王振不已,认为王振毕竟是为国殉死,其精神不死。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就在重新登基的这年(年)10月,英宗开祖宗之先例,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为王振立了一个彩色泥像,还树了一块碑为他立了传。智化寺的香火非常旺盛,朝廷对它也很重视,今仍存在于原址。智化寺山门英宗御祭王振碑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建文四年(年),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京师(今南京),结束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攻克南京时,朱文圭之父朱允炆、兄朱文奎不知所终,母马皇后自焚而死。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被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之后,对同样被幽禁的建庶人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意欲将其释放,一天他跟李贤说:"亲亲之意,实所不忍。"李贤对此大加赞赏。明英宗当天即奏请太后,英宗身边的人担心放出建庶人会出变故,明英宗表示"有天命者,任自为之"。英宗下令在凤阳为建庶人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还给建庶人娶妻,以续其子,并派人照顾建庶人生活起居。建庶人被放出时已经五十六、七岁了,由于朱文圭自小便受到囚禁而无法和外界接触,所以被释放时连牛马都不认识,没过多久就死去。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电视剧《女医明妃传》明英宗剧照明英宗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照办的。”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手段残忍。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秦汉到元朝,这一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自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后,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从此重开了殉葬制度。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册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藩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恩免”。其余的皆殉葬。这项残酷的制度终于被英宗画上了句号。天顺八年正月十六(年2月23日),朱祁镇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八年太子,十四年皇帝,七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在天看史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