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最好与最坏的书写历史,中庸的繁衍种族。

原本负责繁衍的中庸之辈,却要一跃而起,书写历史,该怎样做。

明朝一个读书人给出答案。

1、圣裁英明

公元年,明英宗杀了于谦后,说我要建寺庙,纪念一个人。

众人问皇帝,您要祭奠谁?

答我的老师王振。

众人不解。正是您的老师把您送入虎口,让您在瓦剌囚禁八年,九死一生,才重返大宝,怎么还要祭奠送您进牢笼的人。

您二度登基后,祭无能太监,杀有功之臣,莫非囚徒当久了,心理扭曲。

众人面面相觑,却无人站起来。

皇帝敕令建旌忠堂纪念,谁反对杀谁。

众人禁口,不敢异议,不敢讨论。君臣上下一片和谐,皇宫里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声音回响,圣上英明。

2、小人物大梦想

于谦家喻户晓,此处不多讲。

王振从一名屡试不第的普通秀才,成长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左右历史进程的人物,他是如何做到。

比起于谦,王振的奋斗更有故事性。于谦才华可以支撑梦想,一路进阶考试,给个机会就灿烂。王振却志大才疏,才华支撑不起梦想,却偏偏有匡扶社稷青史留名的远大梦想。残酷的是,梦想摇摇欲坠,毫无希望,他该怎么办。

王振站在黄榜前,面容枯槁,内心冰凉,他又一次名落孙山。

知识点燃梦想,遭遇的是一盆凉水。

作为明朝一个县教育局的普通员工,王振很幸福。有老婆,有孩子,有一份公务员的工作。日子踏实稳定,波澜不惊。可这不是王振的理想,一个读书人追求的是进翰林院,入阁拜相。研习四书五经,就当连中三元,跨马游街。

王振不例外。可连一个乡试都考不进,一个秀才都考不上,谈何中举,去参加贡试、殿试。王振在乡试已经碰壁三次,他绝望的目光在黄榜上反复巡视,终于长叹一声,魂不守舍的挤出人群。

回到家,王振大病一场,卧床不起。他躺在病床上,看看殷勤伺候的妻子,跑来跑去的幼子,热泪盈眶,他对科举意冷心灰,决心在县教委教书度日,不再追求匡扶社稷的梦想,一切都是浮云.

3、出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人可以被打倒,但不会被打败。

王振要是彻底颓废,历史就不会记得他。不会知道他是男是女,不会知道他是一个县教委职工,不会知道他娶妻生子,不会知道他的扭曲丑陋,他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一员,茫茫人海的一滴水,芸芸众生的一粒沙,爬过世间的蝼蚁,互联网里的蛾蠓,到人间凑数。即使有过恢弘梦想也随着丑陋的躯体埋葬,尘归尘土归土。

不久机会来了,明永乐帝诏童生进宫教书。消息发出,却无人应诏。

为何?永乐帝入宫教书的条件非常苛刻,只有且必须条件是引刀自宫。

王振得悉此事,辗转反侧。

与家人商议,遭到一致反对。老婆和他彻底翻脸,带着孩子回娘家。爹娘也坚决反对,伤风败俗。

王振不怕,为了梦想赴汤蹈火,唯有阉割多壮志,敢教人生换新天。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王振要抓住它。王老师有着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腐烂的远大理想。梦之所在,虽万千人反对,吾往矣!

一线机会引燃筹谋已久的干柴。王振义无反顾的出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公元年王振净身入宫,一个读书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走进北京城。

4、站上紫禁城的风口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可王振刚站在权力的风口,小命差点丢掉。

永乐帝诏童生入京,原来是为教宫女读书。这工作太lost,不能满足王振的需求,但没有办法,他只能隐忍,在后宫好好学习。宫女教的好,不愁将来没前途。

永乐帝死了,明仁宗继位,王振继续教书,这次教书范围扩大,改教太监读书,成为内书堂教师。太监教的好,不愁将来没前途。

明仁宗死了,明宣宗继位。王振终于鹤立鸡群,在太监届崛起。明宣宗发现这个太监与众不同,查查档案,竟然是童生出身,太监届的高学历知识分子。

明宣宗暗暗欣喜,父爱爆棚,赐东宫局郎,让这个优秀的太监去陪伴太子。嗯,王振很满意,太子教的好,不愁将来没前途。

十年含辛茹苦,终于扒上权力的风口。王振不会浪费机会,他十年太监修为全用在年幼太子身上,令太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王振情商高,哄的幼童朱祁镇片刻离不开王振。太子教的好,不愁没前途,王振做到了。

王振春风得意,后宫一双睿智的眼睛,鹰隼一样瞄准了他。太祖皇帝朱元璋当初创立大明帝国,立下“内宫不得干政”的铁律,一个太监竟竟敢无视。

当时,明仁宗死了,张皇后在;明宣宗死了,张皇太后还在;朱祁镇登基,他的祖母张太皇太后还在。

公元年,张太皇太后召集内阁开会,九岁皇帝朱祁镇和五位顾命大臣到会。

张太皇太后裣衽施礼,肃穆的对皇帝说,此五位大人乃先王所托,忠贞厚德,天下苍生之福,颁发政令你要听取他们意见后才能实施。

九岁的朱祁镇见奶奶一脸严肃,畏惧的点点头。五位顾命大臣亦想不到太皇太后如此厚爱,跪下谢恩。

张太皇太后又传下懿旨,宣司礼太监王振觐见。

王振不知缘由,听闻太皇太后、皇帝与五位大臣均在,以为有好事降临,兴冲冲来到后宫。待他三叩九拜完毕。张太皇太后勃然变色,怒斥王振,汝一太监,不安分守己,两面三刀,败坏朝纲,哀家焉能饶你。她喝令,推出门外斩首示众。

侍卫一拥而上,雪亮的钢刀夹到王振脖子上,推出门外。王振顿如筛糠,两腿觳觫,后脖梗上冒出一股凉气。他绝望的眼光看向皇帝朱祁镇。

朱祁镇也呆了,奶奶这是唱的哪出戏。五位大臣也惊了,刚才一片祥和,眨眼就杀气腾腾。这王振平时不坏啊,恪尽职守,恭顺谦让,怎么太后要杀他。

王振被拖出议事厅,他扭头绝望的看着朱祁镇,眼神若濒死的羔羊,充满求生的渴望。

朱祁镇被这凄惨的目光击中,老师就要死了,没有人再陪他玩耍,他的眼神恓惶,哀伤。

瞬间朱祁镇站起来,他不能坐视不管,这是他可亲可敬的王老师。朱祁镇几乎要哭了,心爱的玩具要被人夺去,他跪下九五之尊,祈求奶奶刀下留下。

五位顾命大臣亦跪下讲情,言道王公公并无过错,未曾干预朝政。

姜是老的辣,张太皇太后认人准,帝王之目确非凡人所比。倘若她执意斩杀王振,大明历史就会改写,不会有人知道她斩了一个多大妖孽,历史只会记录她杀掌权司礼太监王振。

也算王振初掌权柄,还比较低调,没有实锤在张太皇太后手中。太皇太后拉起跪伏在地泫然欲泣的孙子,喝令大臣起身,然后摆摆手示意刀斧手留人。

王振地狱门前转了一圈,重回人间。跪在张太皇太后面前浑身打筛,魂不守舍,谢太皇太后不杀之恩。

司礼太监王振被张太皇太后刀架脖子上教训一番后,收回耀武扬威的劲儿,重新摆正自己奴才位置,韬光养晦。

以后不定时他被张太皇太后叫入后宫斥骂,直弄的他这个权势煊赫的司礼太监生不如死。每次从后宫出来都汗湿衣襟,如过鬼门关。

张太皇太后可怖的眼神始终盯着他,直透骨髓,令他胆寒、觳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午夜惊魂,常常噩梦中惊醒。

好在王老师夹紧尾巴熬过来了,没有死在张太皇太后手里。

历史选择王振来证明志大才疏德不匹位的灾难。历史想告诫后人,阉割的知识分子不可信,无论生理还是精神。

知识就是知识分子的信仰,失去信仰的读书人一文不值。

5、权力之巅

张太皇太后一死,王振就命人摘下“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牌,弃之一旁。

自从摘下明开国皇帝的立下的牌子,王振就荣膺明太监第一把交椅。以后明朝太监风云迭起,刘瑾、魏忠贤等各领风骚,都无法撼动王振在明太监届排名第一地位。

此时,明宣宗朱瞻基留下的顾命大臣“三杨”死的死,退的退,内阁也没有人可以阻挡王老师为所欲为。

王老师实现了他年轻的梦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执掌司礼监,亲信遍布朝廷上下,东厂、西厂都是门徒。说抄家就抄家,说灭门就灭门,官威赫赫、威风凛凛,百官觳觫,万民敬畏。

工部郎中王佑最会阿谀逢迎。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子?”王佑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

于谦进京见皇帝,朋友们都劝他给王振带上一点儿礼物,他坚决不同意,写下两袖清风朝天去,来到京城,结果被王振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而关进监狱,并判处死刑。后来在山西、河南两省官民进京伏阙请愿的压力下,王振才免了于谦的死罪。

王振会议东阁,众公卿见王振来到,都俯首揖拜,唯独薛瑄一人不拜。这下可惹恼了王振,遂怀恨在心。后来,北京有位指挥病死,王振的侄子王山欲将其妾岳氏据为已有,但这个指挥的妻子不同意,王山就与岳氏密谋,诬告该妻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并逮捕该妻交给都察院审讯。薛瑄在审理这一案件时,发现所告与事实不符,即主持公道,为该妻辨冤,又一次触犯了王振。王振听后大怒,立即指使他的党羽控告薛瑄受了被告贿赂,并将其定为死罪。

明英宗朱祁镇对王振所作所为全部赞同,还总是称王振为先生不称他的名字,以示尊重。大臣见皇帝犹如此,只有等而下之,连王侯公主都称王振为翁父。

王振本可以这样权势熏天的活着,左右朝政肆意妄为,然而他太有追求了,不甘心只做到文臣的极致,他还要实现武将戍边,喋血疆场征战大漠的伟业。

唐诗宋诗浪漫的战地描述激荡着王振的胸怀,大雪满弓刀马革裹尸还,沙场秋点兵。壮哉!

公元年7月初,瓦剌首领也先兵强马壮,率五万大军猛扑明帝国要塞大同。瓦剌来势汹汹,大明守军连遭败阵。11日,右参将吴浩兵败被杀;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监军太监郭敬告急文书雪片一样传到京城,每个人都闻到浓浓的血腥味。

大臣关于瓦剌侵略形成两种意见,一、坚决反击,御敌于国门之外;二蜉蝣撼树,固守城池,敌无功自返。

听闻瓦剌扣边,王振兴奋莫名。在他读书时候,就向往驰骋疆场,挥鞭一指,流血漂橹,所向披靡,敌酋灰飞烟灭,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诗歌里美化的战场,诗歌里浪漫的杀戮,令战士汩汩热血流淌的残酷成为诗歌画卷里的那抹胭脂红,而为少不更事的读书人渴望。而这个读书人已经站在权利巅峰,可以左右历史进程,实现自己的梦,书本里教化的梦想。

作为太监他不能带队出征,王振心里百爪挠心,如何上战场,只有让皇帝去,自己在他身旁才可以排名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他决定说服皇帝朱祁镇御驾出征。他给朱祁镇补了一课,讲述革命家史。明朝立国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明朝是用雪亮的大刀把蒙古人砍走,建立了万里江山;燕王朱棣横扫漠北,打的蒙古溃不成军。王振说你太祖爷爷如何扫荡,你太爷爷如何平叛,现在你该怎样做,激发年轻皇帝对战场无限向往。听闻先祖壮哉往事,23岁的明英宗热血沸腾,拍案而起,御驾亲征,扫平瓦剌。

兵部迅速集结二十万大军,明帝国按照王振的意图运行。成国公朱勇大将军,在王振面前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至天黑。

王振手握生杀大权,站在权力最高峰。

6始于一刀,猝于一锤

王振与明英宗纸上谈兵,意气风发。军队迤逦而行,到达战争前线山西大同。

瓦剌首领也先听闻皇帝御驾亲征,调头就跑。横扫漠北的瓦剌铁骑,撤出战斗,躲到塞外。王振得意洋洋。

大同监军太监郭敬死里逃生,听闻王振督军驾到,立即向王振做军事汇报,他详细描述了明四万驻军如何被屠戮,横尸郊野的经过。王振被吓坏了,他已经亲眼看到大同周遭兵火燹噬,满目疮痍,连呼吸中带有浓郁的血腥气。再看到亲信太监郭敬苍白的脸,靠装死躲避劫难的魂飞魄散,残留的死亡的味道。一股凉气从王振脚后跟冒起。

战争不是儿戏,不能陷皇帝于危险,更不能让自己有须臾危险。王振立即清醒过来,长度跋涉熬尽他耐心,紫禁城里的锦衣玉食,紫禁城里的安逸,紫禁城里的飞扬跋扈,那才是他向往的。军营处处闪动的刀光剑影令他不安。

王振打定主意,劝皇帝撤退。他说,您御驾亲征,瓦剌已经逃亡。此地危险,皇帝速速而返,得胜而返。

瓦剌首领也先原计划诱敌深入,跳到广饶的塞外与明军对决。他想充分发挥蒙古骑兵的优势,利用马队冲击力,一举击败大明皇帝,恢复蒙古的荣光。却被朱祁镇、王振师徒二人边塞一日游轻松熄灭,大明军队返程了,二十万大军参观瓦剌屠杀后的战场,刀不血刃竟然返程了。

也先诱敌不成,王振诱敌可以。倘若他一日游后,安排伏兵夹击瓦剌,同时主力部队再杀个回马枪,可大破瓦剌。但王振非韩信李靖之才,他现在只想着赶紧回京城,毫无军事部署,没有任何防备。他要是快马加鞭回京也算,明朝历史也不会改道这么严重,但王振偏偏又要出妖了。

王振进言明英宗道,此处离家乡蔚县不远,可去家乡一日游。王振毫不在意正在打仗,身处喋血战场,把战争当儿戏,竟然邀请皇帝到家里小坐。王振犯下第一个愚蠢。

朱祁镇说也好,朕就去你家乡看看。王振蔚县童生出身,一入宫廷深似海,此番与天子回乡,荣归故里。

走蔚县,入紫荆关回京师,距离短、时间充足,安全;原路返回京城也安全。毕竟也先的部队都在塞外潜伏着,集结需要时间。可快到蔚县了,王振忽然想起家里的庄稼快熟了,蔚县都是自己家的地啊,这二十万人马,人吃马嚼不算,踩踏要毁坏自己多少粮食。粒粒皆辛苦,王振脑门冒汗,每一粒粮食都在王振肋条上穿着,他感到阵阵钻心的疼。

二十万大军快到蔚县了,王振又向朱祁镇建议,列祖列宗打仗一贯是德胜门返程,我们这样走蔚县,紫荆关回京违反祖例,不祥!还是原路返回吧。英宗朱祁镇居然准奏!王振二蠢。

20万大军又折返宣化,几乎要与瓦剌迎面会师的节奏。这留给瓦剌充分追击时间。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掩护英宗撤退,结果战死。成国公朱勇率骑3万再去阻击,在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3万兵马,全军覆没。

在虎狼之师瓦剌追击下,在大明将士浴血护卫下,明英宗走到距离怀来重镇二十里的地方,王振竟然下令安营扎寨。只要进入怀来重镇,明英宗就安全,明二十万军队就安全。可王振又犯下第三蠢,他不走了,要等一千车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兵部尚书邝埜经验丰富,生死关头怎能夜宿土木堡,此时应加紧赶路,到怀来镇可保皇帝安全。当即他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没有得到回复。再一次到皇帝处上奏请求班师。王振怒斥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令侍卫将他扶出大帐。

王振执意要在愚蠢的道路上狂奔,谁也不能拯救。大军夜宿土木堡,距离安全屋怀来二十里。

次日天微微亮,瓦剌骑兵出现在明军四周,包围土木堡。明朝人马众多,挖沟修壕,严防死守,瓦剌牙尖嘴利也无法一口吃下。狡猾的也先掘断明军水源,围困明军,与明谈判。此时瓦剌孤军悬于关内,倘若明固守待援,及援军抵达,合围瓦剌,王振可成不世之功。以帝王为饵,钓瓦剌大军,聚而歼之。可王振不学无术,骄奢淫略,毫无战争经验却一意孤行。与敌人决斗不行,谈判却很有契约精神,盲从盲信,毫不防范瓦剌的狡诈。听闻瓦剌暂时休兵,犯下第四个错误。立刻命令移军就水。明军阵营一动,阵脚一乱,瓦剌伏兵四起,挥师掩杀,明军惨败,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乱军之中,护卫将军樊忠见王振抱头鼠窜,怒吼一声,今日为天下除奸,一锤了断王振性命。结束了一个读书人奋斗的传奇一生。

7王振情节

成于一刀,猝于一锤。死后被唾弃八年,直到明英宗复位。之后继续遗臭万年。一个毫无才华的书生,靠着拼死一搏的勇气,执着沿着梦想前行,跻身最成功的老师行列。

王振,作为一个草根读书人,在历史上阉割最彻底,曝光最鲜明,权势最煊赫。而那些隐形阉割,没有信仰的知识分子,如何辨识是个难题。

被权力威逼,失去对知识的信仰,主动自我阉割就是王振情节。历朝历代知识分子都在精神上进行,或多或少,这是知识给知识分子的独特贿赂。只有信仰坚定,能在人格上捍卫知识尊严,绝不肯屈服方能称为民族脊梁。

U盘U毒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过往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