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4.html 《延庆县志》对妫州的公正解说 一、延庆无妫州 《延庆县历代建制沿革》中有这样的记载:“《怀戎县、妫州》:隋开皇元年()延庆地属涿郡怀戎县东北境。怀戎县治在今涿鹿县西南26里的保岱镇,汉代名潘(读判)县。” “唐武德元年()怀戎县为燕王高开道所居。武德七年()唐平高开道,以怀戎县置北燕州,复北齐旧名。贞观八年()改北燕州为妫州。妫为舜墟,传说潘县曾是舜都,珠宝地带,名曰宝带,后演变为保岱。” “《防御军、儒州》:武则天圣历元年()八月,突厥默啜可汗大举侵犯中原,清夷军(垂拱中,——年,置于河北旧怀来城),妫州(今保岱)均被残破。长安二年()四月,幽州刺史张仁愿专知幽、平(治河北卢龙)、易、檀(今密云)、妫、燕(治今顺义)六州防御,统一指挥军事力量,以拒突厥。张仁愿于今延庆城建新清夷军城,也就是防御军城,而从保岱迁徙妫州治于旧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城。” “年延庆县出土一寄葬墓石,证实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八年()延庆即置为儒州,州治在今延庆县城。不知为什么史志没有记载,而说唐末于妫州东部置儒州。” “玄宗为显示王朝兴盛,于天宝元年()改妫州为妫川郡,并在郡治所在地旧怀来县城置妫川县,乾元元年()安史乱后,废妫川郡、县,复置妫州。《光绪延庆州志》、新编《延庆县志》说唐代延庆置过妫川是不对的,妫川县与延庆没有关系。” 《延庆及附近有关地名考证》记:“《括地志》载:‘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唐妫州治首置在今涿鹿县西南26里的保岱镇,保岱距矾山正是50里。” “贞观八年()改北燕州为妫州,取妫水为名。”“北燕州为什么改名妫州?《水经注·漯水》说,北燕州怀戎县是汉之潘县故城,传说这里是舜之故都,妫是舜墟之名。潘城有个潘泉,人们称之妫水,因改州名为妫州。” “妫州首置在北燕州怀戎县,在今什么地方?《中国地名大辞典》有两条:(1)妫州,唐置北燕州,改为妫州,在今河北怀来县。(2)怀戎县,北齐置,在河北涿鹿县西南七十里,唐移置,辽改为怀来。” “年写信请教涿鹿县志办公室,承蒙复信说:‘潘县在涿鹿县城西南二十六里保岱镇。新石器时代此地釜山拱卫,可谓自然珠宝之地,传说舜建都于此,名曰宝带,后演变为保岱,妫州首置在此。《中国地名大辞典》所云是不确切的。” “武则天长安二年()妫州治所由怀戎迁至旧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县城。随之古清夷水也讹曰妫河。两个妫州治的特点,前者是妫水贯城中,后者是妫河经州治南。” “辽会同元年()改妫州为可汗州,妫州之名共存在年。” 从上面的延庆县志记载,我们得出以下四点确切信息:一、妫州最早在涿鹿保岱,北齐时置北燕州,唐复改妫州。《中国地名大辞典》上解说妫州在怀来县是错误的。二、怀戎县,北齐时置而不是隋置。三、延庆没有置过妫川。四、公元年,妫州移到旧怀来。五、唐妫州州治不在延庆县,但延庆西境毗邻妫州,故延庆与妫州关系密切。六、唐妫州治存在年,州治在保岱为68年,而在清夷军城长达年。 延庆志书的文风严谨,定位准确,解说明白,是修志者应抱持的良好风范,使多年的混淆有了正确的规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些信息,充分地有力地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唐妫州始置在保岱而后移至清夷军城,不在延庆。怀来的妫水原名清夷水。怀来的妫川是妫州移置后设置的。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唐妫州存在年,州治在保岱为68年,而在清夷军城长达年。所以,旧怀来的妫州治也是非常重要的古遗址,是妫州治的延续,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清夷军城 怀来县在辽之前称妫州怀戎县,辽之后才改为怀来县。这一点在《中国地名大辞典》中有记载。“怀戎县,北齐置,在河北涿鹿县西南七十里,唐移置,辽改怀来县。(从涿鹿西南保岱移置过来)”往旧怀来迁置妫州怀戎县治之前,怀来名清夷军城。 关于清夷军城《延庆及附近有关地名考证》记载:“武则天长安二年()妫州治所由怀戎县迁至旧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县城。随之古清夷水也讹为妫河。两个妫治的特点,前者是妫水贯城中,后者是妫河经州治南。”“清夷军,唐垂拱二年()置,在河北省旧怀来县城。圣历元年()突厥入侵,城被残破。长安二年()建防御军城于今延庆城,即新清夷军城。同年徙妫州治于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县城。”“清夷军,军镇名,武则天垂拱中(——)置,取清夷水(今妫河)为名。在妫州城内,即今已废的河北省旧怀来县城。《新唐书·五行志》有开元二十二年()八月,‘清夷军黄帝祠古井涌浪’的记载,据石景山区文管所陈康同志文章介绍,出土的《唐故妫州刺史充清夷军营田等使刘钤墓志铭》说,清夷军是垂拱二年()由妫州刺史郑崇古奏置的。 这段文字中的几个词我们应了解,即武则天垂拱是其年号(——年)。圣历也是周武则天年号(——年)。突厥,古族名,包括突厥与铁勒,游牧与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因为金山形似古代战盔,所经名突厥)。并知道清夷军城城内有黄帝祠,祠内有古井。清夷军城是武则天垂拱年间由妫州刺史郑崇古上奏朝庭设置的。 那么,清夷军城的名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延庆县志·清夷军、防御军》记载:“《旧唐书·地理志》记:‘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理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马六千五百。下统九军,经略军在幽州城内,管军三万,马五千四百。所辖清夷军在妫州城内,管兵一万,马三百。’唐朝初奚(古族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唐简称为奚。与契丹同源,出于鲜卑宇文部一支,与契丹并称两蕃,向唐称臣进贡联姻,唐末一部分人在首领去诸带领下西徙妫州,所以有了西奚与东奚之分,后渐与契丹融合。)、契丹经常侵犯幽州,唐室称‘两蕃’,时战时和,很难对付,清夷军是居庸关外防御突厥和两蕃的前哨军城。 从以上历史资料我们得知三点,其一,旧怀来即清夷军城建于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年,是妫州剌史郑崇古上奏朝庭后始置,是唐朝防御奚与契丹侵犯的军城。其二,为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加强防御,朔方总管张仁愿把妫州治迁到清夷军城,同时又在延庆县城建新清夷军城,朝庭称防御军,民间称清夷军。延庆的防御军居主要领导地位。其三、新旧两个清夷军城均建在清夷水(今名妫河)之北岸。其四,延庆与怀来一带的妫水河原名清夷水,自妫州治从保岱古城迁移到怀来后改妫水。所以,现在就有了保岱古城的旧妫水与怀来延庆的新妫水两条妫水河,也就有了两个河弯处的妫汭。而保岱的妫汭是上古帝舜与娥皇女英二妃居住处。帝舜姓姚也姓妫,妫州由此得名。 “天宝九年()冬,封丘(在今河南)县尉高适,至范阳清夷军送兵,写下《使清夷军入居庸关》诗三首。以上清夷军,均指新清夷军,即防御军,今延庆县城。” 附《使清夷军入居庸关》(三首选一)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此诗摘自《中国名胜诗文鉴赏辞典》,诗后注文解说,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年)冬季,当时高适经睢阳太守张九皋的推荐,授封丘尉一职,这首诗即是高适奉使到清夷军城送兵的途中所作,原诗共三首,均为抒写入关途中的感受。清夷军是范阳节度使所统九军之一,军城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三、妫州迁徙原因 《延庆县志·妫州》记:“妫州治为什么由保岱徙至怀来,即旧清夷军城?史书没有记载,从《新旧唐书》仔细推敲,是当武则天正谋取代唐室天下之际,圣历元年()突厥默啜(读喘)可汗打着扶唐反武的幌子,自将大军十万骑大举入侵今陕西、山西及河北广大地区,蔚县、飞狐(今涞源)、定州、赵州均被攻陷,深入到今河南相州,大有席卷北中国之势。其中有袭清夷军(旧怀来城),寇妫州(今保岱)的记载,此两城当时是边防第一线,均遭残破;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武则天不得不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起用狄仁杰、薛季昶、张仁愿抗御默啜。” “长安二年()以幽州刺史张仁愿专知幽、平(治庐龙)、易、檀、妫、燕(治顺义)六州防御,统一指挥军事力量,以拒突厥。张仁愿在今延庆建起防御军城,也即新清夷军城,妫州治从今保岱徙至旧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县城。新旧清夷军城为防御突厥,保卫幽州的犄角城。” 那么突厥默啜为什么要屡屡侵犯幽州呢? 《延庆县志·妫州》记:“万岁通天元年()营州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攻陷营州。突厥默啜袭破契丹根据地,李尽忠死,孙万荣代统其众,军势复振,陷冀州,攻瀛州,河北震动。第二年又破唐兵十七万,乘胜攻幽州,武攸宜攻之不克。黩啜第二次袭破契丹根据地,孙万荣兵败被杀,武则天封默啜为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突厥强大起来,据地万里,拥兵四十万。” “默啜有一女,向唐室求婚。圣历元年()武则天命侄儿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入突厥纳默啜女为妃,春官尚书阎知微带金帛巨万以送之。武延秀至突厥王庭,默啜大怒,谓阎知微曰:‘我欲以女嫁李氏儿,不嫁武氏儿,我突厥受李氏恩,闻李氏尽被灭,唯两儿(李显、李旦)还在,我今带兵辅立之。’乃拘延秀于别所,以阎知微为南面可汗,发兵十万骑,西起陕西,东至河北全线进攻。武则天调四十万天兵抵御,但效果甚微,因她正企图取代李氏天下,重用武氏人,人心焕散,谁也不愿出力。默啜陷定州,破赵州,并进攻今河南相州。在这种严重的局面下,武则天不得不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大赦天下,命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兵月余不满千人,及闻太子为元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默啜闻之,坑杀所俘赵、定男女八九万口,出易州五回岭而去。默啜回漠北虎视中原,连年侵扰北边。” “长安二年()夏四月,以幽州刺史张仁愿专知幽州……以拒突厥。” “宪宗元和八年()防御军犹是居庸关外最重要的军城。当时宣化一带尚未建立军城。” “开元十八年()契丹牙官可突干反,胁奚众降突厥。秋,命幽州长史赵含章发清夷军击奚,破之,斩首二百级,自是奚众稍稍归降。” 从以上这段记载,我们明白唐朝武则天为什么要把妫州治从保岱迁徙至清夷军城,为的是统一指挥军事力量,新旧清夷军城成犄角状而所为。张仁愿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了解六州防御军情,为集中兵力,保卫幽州,上奏朝庭徙保岱妫州治于离幽州最近的旧清夷军城,又在今延庆县城地方建新清夷军城,名之防御军城。狼山是重要防御山口,附在防御军后。张仁愿为朔方总管,除在特殊情况下建此两座重要军城外,还力排重议,筑起三座降城于河外,绝敌南寇路,自此突厥不敢逾山牧马,势遂衰。 因为有张仁愿的强大防御,突厥人、奚人都没有得逞,并渐渐衰落。 四、改妫州为妫川 “玄宗为显示王朝兴盛,于天宝元年()改妫州为妫川郡,并在郡治所在地旧怀来县城置妫川县,乾元元年()安史之乱后,废妫川郡、县,复置妫州。《光绪延庆州志》、新编《延庆县志》说唐延庆置过妫川县是不对的。妫川县与延庆没有关系。” “天宝元年改妫州为妫川郡,县为妫川县,妫川郡治和妫川县治都在旧怀来县城。” “乾元元年,安史乱后,复置妫州,并撤了妫川郡和妫川县。” 李隆基于年改妫州治为妫川郡,清夷军城为妫川县。到年又撤了妫川郡与妫川县,重置妨州治。 妫川郡与妫川县存在了16年。朝庭的一句话,给下面造成了许多年的混乱。至今怀来与延庆地的诗文有妫州也有妫川,让人难以分辨。 现在我们发这篇文章,就是说明延庆与怀来一带的唐妫州治是保岱迁移而来的,两处都是历史留下来的唐代遗址。如今世运会的大剧场以“妫汭”命名,让我们再次为华夏民族曾有过的厚重历史而倍感荣耀,古城保岱做为五帝之一的虞舜故乡与初都亘古地辉煌。 古妫水从保岱流至延庆,传承的是华夏文明史的悠久灿烂。以古老的“妫汭”二字命名剧场,是对以孝名世的帝舜的永远的尊崇热爱,是炎黄子孙向往追求和平繁荣的一种高尚境界。 河北涿鹿保岱历史文化研究会 摘自《保岱四千年》一书初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