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先秦典籍《列子》记载了一个寓言故事:

90岁的愚公居住在河南山区,

一开门就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交通阻隔,压力山大。

愚公不认命,

带着一家老小凿山开路,

想要使道路直通山的对面。

隔壁村的智叟讥笑他太傻,

说凭你风烛残年的力气,

连草木都动不了,

还能拿山上的土石怎么办呢?

愚公移山雕像。来源:图虫创意

愚公长叹道:

“即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无穷无尽,

可是山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它吗?”

故事的结尾极具浪漫色彩:

上苍深受愚公感动,

派二神背负二山,投于朔东、雍南。

这是古代先民的美好幻想。

实际上,

太行山依然矗立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

但愚公的精神永世不灭,

他的心愿早已被后世实现。

1.巍巍太行八百里

中国的构造地貌,

总体上分为由西向东渐次降低的三大阶梯。

在黄河北岸,

从平原向高原的自然转折,

由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

就是太行山脉。

太行山,

位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

西接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

北起北京西郊的西山,

向南一直延伸至河南、山西交界的王屋山,

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衔接。

自古有“八百里太行”一说,

太行山纵长约公里,

呈东北—西南走向,

总体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

山脊平均海拔-米。

八百里太行山,

是山西、河北、河南与北京四省市的界山,

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也是最能代表华北,

甚至代表中国北方的山脉。

按照自然地理与人文意义的划分,

逶迤连绵的太行山

又被分为北太行、西太行与南太行。

小五台山。来源:图虫创意

大体上看,

太行山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

山势高耸陡险,

太行山主脉之上的最高峰,

海拔米的小五台山雄踞于此。

山西平顺西井山,太行天路。来源:图虫创意

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

是典型的高原地貌,

黄土覆盖,尘土飘飞,

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八里沟,太行山南麓。来源:图虫创意

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是南太行,

因流水的滋润而形成雄秀的自然山水。

河南科学院地理所所长冯德显说,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北方山水自有别样的雄伟,

不像江南山水那样氤氲着灵气,

但在6亿年前,太行山也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经燕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等演变而渐渐隆起,才形成古太行山。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太行山再次大规模抬升,

加上河流的切割作用,

最终形成今日太行山的地形地貌。

太行山的抬升,

也造成了太行山以东盆地的不断沉陷。

这种地质构造的一正一负,

使西边不断地削山移土,

东边不断地填海成陆,

原本东临大海的太行山东麓成为陆地。

因此,有学者认为,

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母地”。

没有太行山,也就没有华北。

北宋时,沈括登太行山,

在山崖间发现一些海螺贝壳,

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这是中国古代学者

对太行山区化石与地质学的早期认识,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了沈括的论断。

2.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

想要理解愚公的心愿,

先要读懂太行山。

太行山山峰林立,沟壑纵横,

是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

从北往南、由西入东的必经之路,

如同一道天然的长城。

太行大峡谷。来源:图虫创意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

笔直如削、连绵不绝的长崖犹如城墙。

红色嶂石岩构成山体的下部,

白色石灰岩构成山体的上部,

两者结合,在峰峦之间形成一个宽广的“平台”,

如城墙上的砖石地面。

南太行山的村落

就多集中分布于这种面临深谷的平台上。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和挂壁公路。来源:图虫创意太行山石头村。来源:图虫创意

对于华北平原与中国首都北京而言,

太行山也是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

其对夏季风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华北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同时,

黄土高原东部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

汇入海河,滋润万物生灵。

河水流过太行山,

深深地切入山脉坚硬的基岩,

造就另一大绝景——曲流峡谷。

太行山是中国“曲峡”最为发育、最为壮观的山脉。

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大峡谷。来源:图虫创意

与很多东西走向的山脉不同,

太行山不是大江大河的分水岭。

一些规模较大的主干河流,

如发源于平遥的沁河、发源于晋城的丹河、

发源于大同的唐河、发源于忻州的滹沱河、

发源于长治的浊漳河、清漳河等,

从高山流入平原,具备强大的势能,

溯源侵蚀作用较强。

河流以出山口为终点,

不断下切侵蚀,沿途“切穿”太行山主脉,

由此形成的峡谷幽深、壮美、九曲回肠、百折千绕。

太行山大峡谷。来源:图虫创意

在山光水色的滋养下,

太行山还是一座丰沛的自然资源宝库,

拥有物种众多的生态群落。

这一地区盛产

核桃、柿子、花椒、党参、山萸等土特产品,

其中,核桃、花椒、柿子被称为“太行三珍”。

山西平顺县、代县、阳城县与河北涉县等地,

都凭借各自的名产而驰名海内外。

太行山猕猴。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物种繁多的生物资源之外,

太行山区也是“煤铁之乡”,

矿藏资源达40多种,煤、铁资源尤为丰富。

至今,

太行山地区山西长治市铁矿探明储量为1.4亿吨,

晋城市为多万吨,

品种有赤铁矿、硫铁矿、菱铁矿等。

另外,还有大量大理石矿土分布于平顺、壶关等县,

硅石、石膏等资源分布于沁水、襄垣等县。

太行山以此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

深藏功与名。

无言的太行山养育着中华儿女,

居高临下地向东俯瞰华北平原,

以太行八陉连通四方,被誉为“天下之脊”,

而谈及太行山的地位,

不得不说那一座座雄奇壮丽的山峰。

北京西山。来源:图虫创意

北京西山,

位于太行山最北端,拱卫着北京城,

自古有“神京右臂”之称,

也是京城文人雅士云集之地。

香山红叶、西山晴雪打动了无数匆匆过客,

从曹雪芹到梅兰芳,满载文明的悠长。

五台山台怀镇。来源:图虫创意

五台山同样雄踞于太行之北,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

属太行山支脉,

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日出。来源:摄图网

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

自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到此弘扬佛法,

近年过去了,

五台山每一处砖瓦倾诉着历史沧桑。

抗战期间,五台山是抗日军民

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根据地,

佛教的出世与入世,在此完美交融。

大茂山风景区。来源:图虫创意

河北也有名山。

在太行山东麓,位于河北保定的神仙山(大茂山),

曾经在多年的时间里拥有五岳之一的“北岳”头衔,

直到年清朝顺治帝下旨,

将北岳的祭祀地移到山西大同浑源县,

神仙山才被剥夺“北岳”之名。

神仙山如今名声不显,

在古代却是当之无愧的名山,

其山峰望之浩瀚如海,

唐代贾岛在《北岳庙》中写道: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河南云台山。来源:图虫创意

太行山的南部边缘,

河南焦作的云台山,

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

呈现南太行独有的秀丽。

云台山具有独特的北方岩溶地貌,

曾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拥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米的云台天瀑。

古人早已发现此处的自然景观,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曾聚于此。

云台天瀑。来源:图虫创意

太行山大峡谷之不同凡响,

更不逊色于这些千古名山。

太行山峡谷系

以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以及太行八陉为脉络。

在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的范围内,

峡谷纵横分布,

以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壶关通天峡、

河南辉县八里沟峡谷、宝泉大峡谷、

邢台峡谷群等为代表,

气势恢宏,如同一扇扇时空之门。

身处其间,侧耳聆听,

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王莽岭到锡崖沟的挂壁公路。来源:图虫创意

3.太行八陉,金戈铁马

论名气,

太行八陉似乎比秦岭古道低调太多。

说到秦岭古道,

很多人都知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

都会为诸葛亮出祁山扼腕叹息,

都能背几句李白的《蜀道难》,

但对太行八陉[xíng]的印象,显得陌生多了。

太行八陉中的长崖绝壁。来源:图虫创意

太行八陉,

是自古以来穿越太行山东西两端,

连接今山西与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的

八条交通要道。

这八条横穿太行山“巨墙”的狭窄通道,

是古人利用诸多河流穿行形成的峡谷,

开辟出的河谷通道。

开拓太行八陉,

是华夏祖先有如愚公般的壮举,

也只有走过太行八陉,才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各地驴友酷爱的徒步路线。

唐代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

喝着闷酒向东而行,

来到了太行山,在八陉之前踌躇。

他在《行路难》中写下: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太行天路。来源:图虫创意

在李白出生年前,

一代枭雄行至太行山,

亦心有戚戚焉。

年春,

曹操带兵征讨袁绍余部,

冒着凛冽的寒风翻越太行八陉,

深感太行山的巍峨险峻,

感慨连年征战、人疲马乏。

他在《苦寒行》一诗中写道: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历史上对太行八陉的排序,

一般是把最南边的轵[zhǐ]关陉作为第一陉,

以最北边的军都陉为第八陉。

军事史上,

历代名将从八陉用兵,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轵关陉,也称为“轵道”,

先秦时,轵关陉从轵城(今河南济源轵城镇),

经封门关、铁刹关,

直到晋国都城新绛(今山西侯马市),

行程公里。

在轵关陉北面的“太行陉”,

也称“羊肠坂”,

从今河南沁阳市北向,

经水南关、大口隘、天井关、壶关等名关,

向西直到兵家必争之地上党(今山西长治市),

行程也约公里。

太行八陉。来源:图虫创意

第三为“白陉”,

从今河南辉县市,

经过紫霞关、大河关,

直到秦赵古战场长平(今山西高平市)。

此三陉,

在战国时期上演了一场人间惨剧。

《战国策》记载:“秦下轵道则南阳动。”

秦军东出,必定经过太行八陉。

公元前年,

秦将白起率军出轵关陉攻占韩国野王邑

(今河南沁阳市),

从中切断了太行陉,

以此隔绝韩国通往上党的交通,

上党郡守冯亭遂将上党献于赵国,

引发秦赵两国之争,长平之战爆发。

这场耗时三年的大战,

以秦军战胜赵军告终,

赵国四十万士卒惨遭坑杀。

浊漳河。来源:图虫创意

宋代的苏东坡称上党盆地为“天脊”,

其位于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

浊漳河从中流过,

掌控着整个晋东南,战略意义极其重要。

这正是秦赵为之争得头破血流的原因。

山西高平市的长平古战场遗址,

仍不时发现尸骨坑,

中国人打扫这片战场,足足扫了两千多年。

有别于秦帝国崛起过程中的残酷,

白陉不远处的太行八陉第四陉“滏[fǔ]口陉”,

却有一个浪漫的别称——风月关,

其主要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可经由这条路,从河北临漳通往山西长治。

河北井陉南峪古镇。来源:图虫创意

第五陉是太行八陉中的“高速公路”——井陉,

也是八陉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井陉主要循着

自西向东横穿太行山主脉的

桃河—冶河及其支流的谷地,

以及由太行山西流入太原盆地的

白马河—潇河谷地构成,

大致上是从今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西向,

经过土门关、娘子关,

到今山西阳泉市,再往西,可直达太原。

井陉连接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与汾河盆地,

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河北井陉,秦皇古驿道,驰道。来源:图虫创意

井陉也被称为“秦皇古驿道”,

堪称秦汉时期的国道。

中国现代地质学泰斗丁文江认为,

这是太行山里唯一可走大车的路。

秦始皇与井陉的故事却令人唏嘘。

公元前年,秦始皇东巡途中暴毙,

随行的赵高、李斯拥立胡亥即位,秘不发丧,

将始皇帝尸体与几车臭咸鱼一起通过井陉运回咸阳。

之后,秦帝国淹没在起义的浪潮中。

河北蔚县飞狐峪。来源:图虫创意

第六陉是“飞狐陉”,

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通往张家口市蔚县,

是来往于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草原的要道。

年,成吉思汗派遣蒙古铁骑伐金,

先从北边的居庸关攻打而不得入,

后来南下经飞狐陉,

与关外大军内外合兵,

杀入中都(今北京),进一步消灭金军精锐。

几年间,蒙古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金境,

“破九十郡,所过无不残灭”,

金人不得不献出妇女和金帛求和,

最后在宋蒙联军的征讨中走向灭亡。

七为“蒲阴陉”,

一般认为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

以紫荆关为节点,

连接涞源和易县,

向东可抵达华北平原,向北可防守北方游牧骑兵。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来源:图虫创意

太行八陉的第八陉为“军都陉”,

从今北京市西北之居庸山,

向西北经居庸关、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区,

到达张家口张北县(古代又称无穷之门),

因居庸关古称“军都关”而得名。

军都陉是古代出燕赵去往塞外的咽喉之路,

多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战的战场,

如今已渐渐湮没在历史中,

而作为北京北大门的居庸关,

名气早已盖过了整段军都陉。

居庸关雪景。来源:图虫创意

与之相对的,

若从蒙古高原进犯北京也可以走这条路。

年,蒙古瓦剌首领也先进犯大同,

迷之自信的明英宗御驾亲征,

兵败后沿军都陉后撤,

在土木堡(在今河北省怀来县)沦为俘虏。

也先挟持明英宗后,迅速兵临北京城下,

多亏明朝大臣于谦指挥若定,

打赢北京保卫战,

逼退也先的大军,保住了明朝。

明亡,

也是亡在了军都陉。

年,李自成进入山西境内,

连陷太原、大同,从军都陉过居庸关进抵北京。

京城屏障尽失,几日之间就被攻克,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太行星空。来源:图虫创意

千百年来,

太行八陉既是太行山区最早的省际通道,

也是重要的军事重镇。

尤其是明、清定都北京后,

围绕京畿,

在太行山四周形成了一道“内长城”,

与外长城形成一道双保险。

河南新乡辉县南坪村太行山大峡谷。来源:图虫创意

在太行山上,

还有更深藏不露的古老长城。

河南新乡市的魏长城遗址,距今已年。

这是战国时,魏国为防御赵国修建的边境要塞。

往事越千年,

太行山上的金戈铁马,

记录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

长信宫灯,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来源:图虫创意

直到近现代,

星罗棋布的雄关与要道,

仍在太行山上谱写着铁血的英雄史诗。

年,日军全面侵华,

接连突破内长城一线,

气焰嚣张地向太原进军。

生于太行山东麓河北藁[gǎo]城的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

率部前往晋北忻口前线反攻日军,

这是拱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面对日军的猛烈火力,

部下劝郝梦龄退下第一线。

他却坚持不退,大声呐喊说:

“瓦罐不离井口破,

大将难免阵前亡!”

这场战役中,

郝梦龄将军在前线作战时

不幸被日军机枪扫射中弹,

壮烈殉国。

他是抗战期间中国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来源:图虫创意

太行山上,

八路军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抗战期间打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胜仗,

相当提气。

年,八路军前敌指挥部遭遇日军突袭,

高级指挥员左权负责断后,

在山西辽县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

作为抗战时期殉国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后来,人们把他的牺牲之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县,可追溯到战国时赵国的镣阳邑,

从地形上看,是游击战中的绝佳设伏地。

这座小城,位于太行八陉的滏口陉上。

太行山的故事,

始终离不开这八条历经千锤百炼的古道。

行路难,行路难,几千年来,

在此辛勤劳作、不懈抗争的民族,

于大自然之外,赋予了太行山另一种意义,

这是愚公般的精神,

也是太行的精神。

4.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

搬走二山的方案好似异想天开,

却有一种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世代居住于太行山的人们,

与愚公一样心怀着诗与远方,

也有同样的一股韧劲。

终于,他们通过凿山开路,

“打通”了太行山。

太行山多绝壁。

刀劈斧削的直立绝壁上分布着不少村落,

无法修建环绕而上的盘山公路,

于是老百姓有了一个奇妙构想。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的郭亮村,

是汉代一个叫郭亮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所建,

至今已有年左右的历史。

自古以来,

郭亮村居民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怡然自得,但当时代变化,

对大山之外的向往,逐渐在新一代村民心中苏醒。

河南郭亮村绝壁公路。来源:摄图网

郭亮村要通往山外,

得有一条公路。

自年开始,

在郭亮村13名壮士的带头下,村民挥起铁锤,

历时五年,用人力在山崖间开凿出了

一条长1米、宽6米、高4米,

可以通行汽车的隧洞,并顺利通车。

开凿时,村民们还用天然石柱支撑廊顶,

给这条隧道留了“照明窗口”。

从此,村民下山,

再也不用攀爬陡峭的绝壁。

这条路在峭壁上若隐若现,

如挂壁上,

便有了“挂壁公路”的美称。

挂壁公路夜景。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郭亮挂壁公路,

太行山中还有6条开凿于绝壁上的挂壁公路,

包括:

河南辉县回龙村挂壁公路;

山西陵川锡崖沟挂壁公路、

昆山挂壁公路、陈家园挂壁公路;

山西平顺虹梯关挂壁公路、穽底挂壁公路。

太行山儿女,

靠自己的双手

打造出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挂壁公路。来源:图虫创意

铁路时代开启后,

太行八陉重要性不复当年,

逐渐成为风景名胜。

火车轰鸣声回荡在山谷间,

背后也是一段艰辛的征程。

多年前,工程师詹天佑勘测定线,

带领工程队打造了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詹天佑最初的设计,

是由北京穿越太行,直达张家口。

可当时的技术无法克服这道障碍,

大清要亡了,也办不成大事,

京张铁路只好沿着原来的军都陉向北走,

每列火车要经过青龙桥站换车头,

沿“人”字型铁路折返,

在今日看来,费时费力。

京张铁路。来源:图虫创意

半个世纪后,

詹天佑放弃的方案终于得以实现,

那就是今天连接北京丰台区

和河北怀来县沙城镇的丰沙线。

丰沙线横穿太行山,

穿凿67座隧道,架设81座桥梁,

此后成为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

堪称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丰沙线。来源:图虫创意

从年施工,到年通车,

为修建这段公里的铁路,

总共有名工人牺牲,

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人倒下。

进山的第一个隧道前,

至今矗立着一块丰沙铁路烈士纪念碑。

在太行山中往复穿行,

不再是一场空谈。

除了铁路,还有多条干线公路沿着太行八径的遗迹,

穿越山脉,连通晋、冀、豫三省。

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

穿山的路不再“绕弯弯”,

而是“怼过去”。

石太铁路。来源:图虫创意

石太(石家庄至太原)铁路上,

贯通山脉的太行山隧道,

为目前国内里程第三的隧道

(仅次于青藏铁路的新关角隧道、

兰渝铁路的西秦岭隧道),

下行线全长27.公里,

上行线全长27.公里,

也是中国人穿越太行的代表作。

近日开通运营的太原至焦作高速铁路,

同样穿越太行山山脉,桥隧比高达71.01%。

这段铁路与河南郑州站相连,

将成为首条纵贯太行山的高铁。

太行山间,

一条条隧道、桥梁极大地提高了施工难度,

但中国人再次跨越天险,跑赢了时间。

有这么一句话,

中国有两大奇人,工程师与工人,

一个敢想,一个敢干,

有他们在,没有干不成的工程,

新闻截图,来源网络

愚公面对智叟的讥讽时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时至今日,太行天险变通途,

冀之南,汉之阴,乃至天南地北,

再无山川阻隔。

一个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永远镌刻于太行山上。

太行天路。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5

秦国强:《中国交通史话》,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保国:《生态经济沟建设理论与技术:以太行山为例》,

科学出版社,

聂作平:《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中国国家地理8年第05期

卢毅然:《太行山东麓:一条“盛产”古都的大走廊》,

中国国家地理年第02期

安介生:《从历史地理看太行山精神与民族崛起》,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01期

创作团队

撰文:南朝子云

配图:邓贽嘉

...完...

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大峡谷。来源:图虫创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