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到年,以北京为中心的50公里到7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轨道交通圈”将初见端倪。最近,首条区域内快线确定为平谷线。 所谓区域快线,概念来源于市郊铁路。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将着眼于三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的目标,类似平谷线这样的市郊铁路规划将越来越多,它们突破了原有行政区划的限制。 15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首条京津冀轨道交通区域快线确定为平谷线。经过论证,初步敲定的基本走向为从北京入河北,再进入平谷,将东坝、燕郊、三河、马坊、平谷用轨道串接起来。到年,将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50公里到7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轨道交通圈”。 规划显示,平谷线全长72公里,其中约22公里穿过河北。初步方案设计为:从东四环东风北桥出发,沿途经过北岗子、曹各庄北和宋庄,出北京在燕郊北和三河西分别设站,再到平谷马坊,经马昌营到平谷西,之后分别停靠平谷和泃河湾站。目前,河北段站位设置细节正在征求意见中。 与普通地铁相比,区域快线列车最高时速每小时能达公里,比普通轨道交通六七十公里的时速快了1倍多;站间距大,地铁平均为1公里左右,而快线站间距平均为六七公里,这样运行速度大幅提高,预计列车跑完全程,大约需要四五十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线路在京内设站比较密集,出京后站间距拉大。建成后,平谷线将成为京津冀区域快线的样板,有望方便百余万人出行。 随着平谷线的推进,北京区域快线规划建设提速,将建成约公里区域快线。在这一区域快线网络中,除了新规划线路,利用既有铁路开通区域快线也将成为一种模式。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已经建成了一批京津冀一体化率先突破的代表性成果,例如京昆高速、国道与河北同步建成通车,完善了区域高等级路网;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建成通车,形成了城市西北方向第二条高速通道;市郊铁路S2线西延至河北怀来县,燕郊到北京站的通勤动车开通等。 从燕郊发往北京的通勤列车就是一种尝试。交通部门正在沟通,将这条通勤线路在起止站做好接驳,协调好发车时间,真正发挥通勤交通的作用。 同时,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未来将作为区域快线和城际铁路投资、建设、运营的主体。今年,京津冀三省市还将编制《北京、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市域(郊)铁路网规划》。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京津冀三地之间轨道交通互通互联是未来交通一体化的重要骨架,要采用速度更快、站间距更大的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连接京津冀区域重点城市群,构建高铁、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城市轨道几个层级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周正宇介绍,今年北京市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任务已经被分解为9大类46个小项,交通要真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官。交通部门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交通规划建设中,充分依托京津冀城镇群规划,依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选择最佳的交通方式,统筹好产业转移、空间布局、职住平衡等现实和长远发展需求,推动建立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的网络空间格局,引导人口资源要素在整个区域有序流动和集聚,促进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年将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启动平谷区9条出京线路试点和省际客运班线配载试点。加快建设新型物流园区和多式联运功能货运枢纽。启动京津冀区域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研究。推进京津冀治超一体化。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历史目录!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