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无数次选择,在做选择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选择才是对的,或者说选择并没有对与错的划分,万事万物都在冥冥中早已注定。设计师田喆走上室内设计的道路,便是“一个很偶然的选择”,与医学专业擦肩而过,于是设计成为了她“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田喆眼里,设计师是很好的“翻译者”和“魔术师”,借用设计语言和魔术之手,为人们呈现充满细节与人性化关怀的理想空间。“设计作品一定是要有生命的”,“令人感动”是她对作品的要求,而在感动别人之前,一定要先感动自己,做出走心的设计。去年她以高票当选“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女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她的设计感动别人最好的证明。做设计,形式必先服从于功能 iColor:您最近有哪些新的作品?能向我们分享一下这些作品的设计构想和理念吗? 田喆: 我今年做得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个作品。第一个是我们集团内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资本大厦,建筑面积8万多平米,总建筑高度60米,我们主要负责整个室内部分的公共空间,如大堂、公共休息区、门厅等空间的设计。第二个是北苑大酒店,这是一个酒店的扩建项目,酒店客房部分及大堂吧的深化设计是我们去年做的,今年主要是将配套的自助餐厅、洗浴、康乐等部分的设施融入到一起。第三个是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做主要公共空间的设计。它的大堂是一个22m*22m见方的空间,层高11米,给我们发挥的空间比较多。东城区是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本身很有特色,景泰蓝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甲方要求将景泰蓝壁画镶嵌到大堂,所以我们结合甲方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符合他们要求的设计。 中关村资本大厦 iColor:这些作品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 田喆: 最满意的应该是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因为它给予我们发挥的空间相对多一些。这个项目在做方案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功课,对东城区的人口概况、地理概况、人文底蕴、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力求给东城区人民打造出一个既舒适又接地气,具有区域文化特点,符合群众活动需求的场所;通过一些设计手法,将古典传承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进行整合,打造出一个有秩序感、传承感、庄重感和仪式感的大型空间。我们在色调的选择上比较大胆,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从景泰蓝的文化中提炼出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颜色,营造出整体气氛,这也是宫殿、圆顶建筑设计中最常用的三种颜色。 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理念 壁画设计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为了使大幅壁画与大堂的空间相融合,我们加入了古代卷轴的元素,将其作为壁画的载体,画卷缓缓打开壁画随之呈现,壁画的墙面与房间顶面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十分顺畅。延续到吊顶上,有六条灯带,分别代表东城区有水文地理的六条河。所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所以这六条河也承载着帝王之都的文明,孕育了无数北京人的生命,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设计,寓意景泰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使古老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在卷轴画两侧及墙面顶部的设计中,我们提炼出古人看书的简牍作为设计元素,竖向线条和富有规律的正面感,使整个空间的立体感得到拉伸和延展,呈现出一种气势非凡、相当震撼的效果。 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堂大幅壁画在卷轴中缓缓呈现,与简牍相互映衬 iColor:在您的设计中,如果给这些设计选项进行一个重要程度的排序(色彩的选择、光影的设计、软装配饰、功能的实现等),您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田喆: 我觉得形式要服从功能,所以我会把功能的实现放在第一位。做室内设计,必须先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室内环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舒适化;也要考虑人们的生活规律,很好地结合和处理好人与空间的关系。第二是色彩。第一视觉印象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比如我们平时逛街、逛公园,在观察物体的时候,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是最快的,其次是形状,最后才是表面的质感和细节。有这么一句话,远看色彩近看花,先看颜色后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这句话就很生动地说明了色彩的重要性。满足功能后,确定大体的色调,再配合做好采光和照明,最后用软装配饰画龙点睛,就能呈现出一个比较完美的作品。 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贵宾接待室设计 细节彰显人性化关怀iColor:您如何理解“人性化”?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是“人性化设计”? 田喆: 我个人对人性化的理解是,根据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人体生理结构,结合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做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从细节上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举个例子,你看酒店水吧吧台的设计,稍微有点经验、走心的设计师,都会在仰角的地方进行圆角处理,不会有直角的出现,这就是一个很人文的关怀。小孩在大堂公共空间跑来跑去,有的人赶时间,赶火车、赶飞机,拎着行李来回地走,如果有直角的话,可能就会在无意之中被撞伤,但是通过设计师在细节上的人性化设计,就能规避很多这样的问题。因此,我觉得人性化设计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人性相结合,而且富有美感的设计,核心理念是要以人为本。 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活动区设计 iColor:您曾说“设计来源于生活,做设计,如果设计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无法感动,怎么能够感动其他人”,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是令您感动的? 田喆: 这是我以前在设计中的一点感悟,到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设计作品一定是要有生命的,它一定是形式满足于功能,而且是人性化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对细节的拿捏和处理很重要,当你在空间游走的时候,从细节上能感觉到设计师做的是一个走心的设计,作品出来是有生命,会让人感动的。 iColor:都说设计是为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一个设计师要被客户认可和辨识,同样需要在设计中展现自己的独有的设计语言。那么就您来说,您的个人设计标签和语言是什么? 田喆: 设计是源于对生活的一种感知和诠释,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做的是用我们专业的知识,把别人所喜欢的、所想要的,转译成一个可以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心目中的理想空间,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很好的翻译者和魔术师。 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影院前厅设计 iColor:当下科技的发展对设计的影响越发的明显,从过去的手绘到现在的VR技术表现,可这些带给设计工作便利的同时,也让设计前辈们为后生感到担忧,例如科技在设计中的使用,弱化了设计师的空间感等等,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田喆: 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首先有一个很强的空间感,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是一个与时尚接轨,走在时尚前沿的队伍,所以对这些新生的事物,一定要多汲取、多吸收,因为这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不断进步,要走在别人前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好、更优秀的东西展现给别人。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我觉得设计师要有这样的超前意识。 偶然的选择成就一生的专长iColor: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在成为设计师的这条道路上,有哪些比较关键的人或事影响了您的职业生涯? 田喆: 其实这是一个很偶然的选择,在我的从业生涯中,我母亲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小我母亲就教育我说,你将来长大,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哪怕是乱世,你都有本事养活自己。当时母亲希望我学医,但我从小到大也一直爱好画画,所以在填大学志愿时,我第一志愿是学医,第二志愿是艺术设计。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那时正值非典时期,学中医的人特别多,高考中医专业的分数很高,我就差了几分没考上医学院,于是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学了艺术设计。但我一直秉承着母亲给我的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我挺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所以我觉得我当时的专业还是选对了吧。 北苑大酒店 iColor:您从事室内设计行业已经十余年了,您觉得相较您以前的作品,现在的设计有哪些变化和突破?保持您不断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哪里? 田喆: 突破谈不上,我觉得可能是感悟和经验更多一些。我做设计一般都是先形式服从功能,细节之处的拿捏考虑得更多了。另外,从经验上来讲,我现在做的方案设计,可能会更加接地气。我们很多设计项目是在外地,比如我做过的援疆指挥中心,就结合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做了一个接地气的建筑设计。其实做得多了,作品也就慢慢随着环境、地域的不同而更接地气了,而且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或创意,是身心完美的嵌入,通过迸发出来的设计灵感,与生活邂逅。而创新的源泉,则是多看书,多看同行的作品,我现在也比以前更中科医院曝光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