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在一起

走太行山道路

创立中国农业推广学的科学家

——王慧军:从生产队长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长

人物档案:

王慧军,河北怀来人,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曾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省科协副主席。现为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农业组组长。年1月怀来县新保安中学毕业,到怀来县西八里公社小营村插队,年11月入党,曾任插队知青负责人、生产队长。年10月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农学系作物育种教研组教师、科研处秘书、副处长、处长。年5月任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年3月,调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年4月,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年12月,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是第七届、第八届河北省委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省人大代表,第十二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他是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省管专家,同时也是国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河北首席专家、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首席专家。他是我国农业推广学学科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推广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任,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

年初春,河北会堂,座无虚席,河北省上千名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正在参加岗前培训。应河北省委组织部的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在这里做题为“借鉴国内外经验,发展河北现代农业”的报告。全省各市县区多名扶贫第一书记通过视频聆听了报告。王慧军院长的报告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令全省余名扶贫第一书记耳目一新。

说起这位作报告的王慧军院长,他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一部传奇。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演绎了一个从插队知青生产队长到省农林科学院长、博士生导师的传奇故事。

从学校“小大人”到农村插队知青

年3月,王慧军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曾是县农业局长,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爱读书,中小学时代学习成绩优秀。提起中学时代的王慧军,当年师范大学毕业,曾任中学校长的刘瑞珍老师说,王慧军中学时代就读于怀来县新保安中学,曾是班干部、课代表,文采特别好。在哪个认为读书无用的年代,他每次上课他都提前到校,从不迟到。一天上午下起了大雨,他冒着大雨,从家里赶到学校,尽管浑身湿透了,也没有耽误上课时间,上课老师很感动。

还有一次,语文老师病了,脸色越来越难看,头上直冒虚汗。在课堂上坚持着讲完最后一个段落,告诉大家:“实在对不起,我得休息一会儿。”说完就趴在讲桌上。王慧军带领同学们急忙把老师搀到医务室,医生说是感冒引发的低血糖反映,他们帮老师服了药,扶老师躺下,又拿来糖块饼干让老师吃。老师说:“我没事,躺一会儿就会好的。大家还是去上课吧!”那时,王慧军才14岁,老师们说,王慧军是个“小大人”,他非常懂事又品学兼优。他当班干部认真负责,勤奋学习的精神让师生们深受感动。他的人格魅力成为团结、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巨大力量。

年1月,他中学毕业和当时的青年学生一样,积极报名上山下乡,那时的口号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仅17岁的王慧军,到了怀来县西八里公社小营村当插队知青。从学校一下到了农村,这里的落后,让他开始有些难以承受。因中学参加过农业劳动,他很快就适应了。再加上他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为人亲和质朴的性格和他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很快获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村里的人对他赞赏有加。一年后,他被选为生产队长。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在全县农业现场会时,他的精彩汇报发言,赢得了县里和公社领导的好评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