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月22日晚,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

长城生物化学工程有限公司(非化工企业)

在组织清理厂区污水沉淀池时

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故

目前事故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

另据媒体现场核实

在事故事后救援过程中

另有6人出现中毒症状

目前正在接受高压氧舱治疗

身体并无大碍

医院医生介绍情况

同时,经现场核实

事故地点发生在工厂外面的“发酵池”内

事发现场已经拉上警戒线

目前,造成事故的中毒物还在确认当中...

事故调查视频

警惕!夏季历来有限空间事故多发

?春夏天气闷热潮湿,有毒有害气体更易积聚。加之天气炎热,一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摘下防护面罩等,这样的做法非常危险。

?在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后,一些监护、救援人员甚至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进入有限空间施救。

?有学者通过总结10年来发生的47起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污水处理厂事故,发现每年的5月至9月是污水处理事故高发期。所以在这段时期,每个污水处理人员都必须格外提高警惕。

图:《我国污水处理厂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刘宁》

5月至9月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8.1%,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6.7%,受伤人数占总受伤人数的79.3%。虽然有限空间事故频发,但这些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关键是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有统计表明,近年来90%以上的有限空间较大事故,都存在以下问题:

1、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在未通风、未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

2、事故伤害类型主要是中毒和窒息,导致事故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3、事故发生呈现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期。

盲目施救造成的事故扩大现象尤为严重。

清理污水池等受限空间作业需要注意什么?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切实做好隔离处理。与作业系统相连的管线、阀门加盲板断开。

2、对受限空间内的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采样时尽可能伸向管线及池子内部,样品才有代表性,切不可在人孔处取样,人孔处因空气对流采的样品不具代表性。只有当受限空间内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和有毒物含量都为合格,方可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熟知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作业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设备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容器、设备内作业温度高、湿度大,人体易出汗,就会增加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必须放置在容器外部;电线电缆不能有破损和裸露的地方;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验收。

6、作业的受限空间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用通风机、鼓风机强制抽风或鼓风,但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容器内作业,容器内的防腐作业,一次作业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7、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发生事故,抢救工作应争分夺秒,但须沉着冷静正确处理事故。不得拖延耽误,更不能盲目抢救。抢救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只有将自己保护好,才能更有效地抢救别人。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救不了别人,也会葬送自己的生命。

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缺氧:氧浓度不足容易导致人员窒息伤害;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包括有毒气体、蒸汽、烟气的残留可能导致人员中毒伤害;

物质隔离:若隔离措施不到位,导致固体、液体或气体突然进入受限空间,可能引发人员砸伤、淹溺、窒息、中毒等伤害;

火灾爆炸:可燃物质的残留或存在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导致人员伤害;

粉尘:作业空间内粉尘含量过高,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环境:过热/过冷的温度、噪音、振动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如下:

作业工具带来的伤害:作业空间狭窄或照明光线不足,作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电伤害:作业空间狭窄或潮湿,作业过程中用电接地不良等导致电伤害;

作业过程产生的有毒气体:如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或使用挥发性、可燃性溶剂或粘合剂产生的烟雾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作业空间进出通道狭窄:如容器人孔等,进出过程中容易引发跌落等伤害。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识别:作业前开展安全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具备足够的相关作业经验并受过特定的培训,在作业开展过程中不能离开;

隔离:检查设备必要的机械隔离和电隔离,确保设备操作安全;检查可能进入受限空间的物质隔离,并确保隔离的有效性;

进入前清空:清空可能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

检查出入口尺寸:尺寸应方便作业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进出,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逃离;

合理通风:根据受限空间特点和作业类型,考虑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如机械通风;

空气监测:监测氧含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含量,必要时可采取持续监测;

照明和其他设备:受限空间内照明布置合理,工具设备根据需要采取防爆类型或其他特殊设备如呼吸器等。

合理施救

原则要求:切忌在不明情况下无任何防护措施盲目进入开展救援;

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包括必要的设备、培训、演练和各种可能紧急情况的应急安排;

通讯和交流: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与外部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并就紧急情况及时交流,必要时作业人员可配备快速紧急呼救报警装置并在危险情况下触发以通知监护人员启动应急;

救援人员:受限空间内工作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应经过救援培训和紧急情况下进出受限空间培训,具备救援能力。

看图了解有限空间安全知识!

有限空间事故事后救援处理

该如何进行,该如何避免伤亡扩大

这也是企业和当地救援部门应该思考的

救援小贴士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共有三种方式,其分别为:自救、非进入式救援和进入式救援。

01

自救

三种救援方式中,自救是最佳的选择。在有限空间内的作业者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况的感知最为直接和快速;呼吸防护用品出现问题、气体环境发生变化等紧急情况发生时,通过自救方式撤离有限空间比等待其他人员的救援更快速、更有效。同时,自救的方式不需要救援人员进人有限空间,从而可避免救援人员伤亡。

实施自救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逃离时间以及有一定的个体防护设备。例如,当作业者实施作业时,随身携带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发出预警或警报,但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上升速度比较慢,作业者距离有限空间出入口又较近时,作业者有机会实施自救。或者,作业者携带紧急逃生呼吸器进入有限空间,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紧急逃生呼吸器一般可以为作业者安全自救提供10~15min的洁净气体的支持,提高其逃生成功的几率。

02

非进入式救援

当条件具备时,救援人员可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的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意外的人员拉出有限空间。由于救援人员不用进入有限空间,可防止人员伤亡的扩大。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只有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才能实施非进入式救援:

1、有限空间内发生意外的人员身上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的某一挂点可靠连接;

2、发生意外的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出入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03

进入式救援

进入式救援需要救援人员进入到有限空间才能实施救援。此种救援方式通常用于有限空间内发生意外的人员未佩戴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挂点连接,或发生意外的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的救援。由于救援人员需进入到发生紧急情况的有限空间,直接暴露于危害较大的环境中,因此,浸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救援方式,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扩大。

实施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能够得到足够的防护,确保救援的安全。同时,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防护器具和救援技巧的培训,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工具。此外,由于事故环境危险、时间紧迫,救援人员容易发生错误和疏漏,因此要求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具备沉着冷静的处置能力。若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来源:应急管理部中国安全生产网

平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白癜风发病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