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涿鹿 上古至秦汉 早在旧石器时代,涿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新时器时代后期,这里已经成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域。史学巨著《史记》载:“黄帝与蚩尤占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黄帝生活的年代距今年左右。 战国燕昭王29年(公元前年)始建上谷郡,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县、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今怀来县大古城村北约米处,残存古城遗址--沮阳(又称造阳),即古上谷郡治。 燕惠王元年(前),燕国在今马水一带修筑长城15里,烽火台27座。 汉高祖11年(94),燕王卢绾造反,高祖以樊哙、周勃攻打卢绾,攻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卢绾携带家人奔走匈奴。 按:卢绾(前年—前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为同乡好友,且与邦同日生。儿时,与邦一起在马维先生所立马公书院读书。刘邦任泗水亭长时,常随其出入上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汉朝建国后,被封为燕王(今北京)。惠帝元年(前年),卢绾死于匈奴,享年63岁。 武帝元光5年秋,卫青出上谷至龙城,俘、杀胡人多人。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徙乌桓人到上谷等地,置乌桓校尉。 按:乌桓,系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汉武帝时,乌桓族主要活动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相当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东部、赤峰市北部、河北北部、辽宁北部地区。东汉光武帝建武25年(公元49年),乌桓首领(大人)朝贡于汉朝,接受侯、王、君长封号。不久,率众大规模迁居缘边十郡。后向西发展到今内蒙古河套、鄂尔多斯一带,东汉末年,因曹魏政权征讨,除部分乌桓人远迁辽东地区外,“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此后,逐步在历史中消失。 西汉元朔6年(前),大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凯旋,驻军涿鹿(今矾山)。太初年间(前-前),司马迁“北过涿鹿”,考察黄帝战蚩尤遗迹。 东汉建武15年,大司马吴汉北击匈奴,徙雁门、代、上谷郡吏人6万余人于居庸、常山以东。21年,匈奴侵入上谷郡。同年,南匈奴又略上谷郡。 东汉建武25年,乌桓大人郝旦等人率领部众归顺朝廷,复设乌桓校尉于上谷(之涿鹿)。 魏晋南北朝 魏黄初元年(建安25年,公元年)鲜卑余人徙居今涿鹿一带。永嘉5年(),刘琨与王浚争冀州,刘琨胜,代、上谷、广宁三郡人民皆归刘琨。 按:刘琨(~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州邢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琨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与其兄刘舆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任用,曾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怀帝永嘉元年(年),刘琨为并州刺史,对抗刘渊,深得众心,但“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晋书·刘琨传》)。但因刘琨生性豪奢不检,且又误信谗言,被佞人所乘,败于刘聪,父母亦皆遇害。晋愍帝建兴3年(),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又败于石勒。败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相约同扶晋室。后因段匹磾部下、从弟段末波暗通石勒,俘获琨子刘群,并迫使刘群作书约琨为内应反段匹磾。事泄,刘琨被段匹磾所杀。 西晋时,置广宁郡,有下洛、涿鹿、潘县3县之地。建兴元年(),广宁郡王氏被选入魏宫,年方十三,后得宠,被立为皇后,生昭成帝。东晋太元21年(),北魏平文皇后侄孙、左大夫王建率魏军攻破广宁。 北魏天兴3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东巡至涿鹿,祀舜庙。神瑞2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巡幸涿鹿,祀黄帝。神麚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巡幸广宁(涿鹿),观温泉,祭轩辕、尧舜。3年(),再幸广宁,作《温泉之歌》。太安元年(),敕建温泉宫。太安4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巡幸温泉宫。 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年—年),北魏开国皇帝(年—年在位),鲜卑族人,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年,前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拓跋珪自16岁复国,积极扩张疆土,戎马一生。高柳城败窟咄,弥泽湖大破刘显,千里袭柔然,渡河灭匈奴,北攻高车,饮马北海,虎步中原,大破后燕。然而,进入中原后的拓跋珪在民族矛盾的困扰下,变得残暴、冷酷以至于精神失常,最终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拓跋绍刺杀,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 北魏始光元年(),屠休等率众叛魏,常山王率兵讨平叛乱,并将余户叛民徙至涿鹿之阳,即今太平堡、谢家堡一带,设平原郡以治移民。太和10年(),改广宁郡为燕州。正光6年(),杜洛周起兵叛魏。9月,杜洛周攻破燕州。刺史崔秉逃往中山。北齐时,改广宁郡为北燕州,下辖长宁、永丰2郡。 按:杜洛周(?—),又称吐斤洛周,北魏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人,高车族。北魏孝昌元年(年)八月,杜洛周于上谷聚众起兵反北魏,改年号真王,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杜洛周率军围攻燕州(治今河北涿鹿)。9月,魏帝元诩遣幽州(治今北京)刺史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杜军。杜军破燕州。二年正月,北魏驻扎安州(治今河北隆化)的官军约2万人叛魏,加入杜军。杜洛周领军与之会合。4月,杜洛周率领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今北京大兴),遭官军阻击,退回。11月,杜洛周率军围攻范阳(今河北涿州)。12月,范阳城内居民暴动,擒魏将军常景和幽州刺史王延年。随即,杜洛周等率部入城。武泰元年()2月,杜洛周被另一支军队首领葛荣所杀。 隋唐五代 隋开皇4年(),在潘城(今保岱)旧址建筑怀戎县城。大业3年(),涿鹿县划归涿郡管辖。 大唐贞观8年(),改北燕州为妫州。 按:妫州,原在隋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保岱)。武德7年,讨平高开道,置北燕州,复北齐旧名。其地在今涿鹿县城西南26里保岱镇。汉代为上谷郡之潘县(潘读去声,音判)。汉高帝刘邦7年(前)封兄子刘信为羹颉侯,都潘县。潘县城中有大水泉,名叫潘泉,东出城流入协阳关水,取名妫水。贞观8年,北燕州改名为妫州,取妫水为名。武则天长安2年(),为加强军事“徙妫州治于旧清夷军城(今官厅水库下废怀来县城)。”自此,妫州从今河北省涿鹿保岱徙至废怀来县城以为犄角,妫水之名也随之迁徙至今北京延庆附近。 唐开元2年(),修建永兴县城(今涿鹿县城)。唐宪宗长庆2年(),改妫州为新州,治所设在永兴县(今涿鹿县城)。唐昭宗乾宁元年(),李克用破新州。辽神册2年(),新州太宁卢文进投契丹,新州归于契丹之手。后唐同光2年(),李存审收复新州。天福3年(),燕云十六州入于契丹版图,并改新州为奉圣州。 按:李克用(—),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历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宗诸朝,封晋王。其子李存勖于 年建后唐,被追尊为后唐太祖。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宋辽金元 辽统和7年()4月,辽圣宗出巡奉圣州。(辽圣宗)开泰2年(3),辽置奉圣州运使。保大3年,金人占领奉圣州。 金天会3年(),金灭辽,改奉圣州为德兴府。金卫绍王大安3年(),元兵攻克德兴府。金卫绍王崇庆元年(),金人夺回德兴府。金宣宗贞佑元年(),元兵再克德兴府。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5年(),降德兴为州,复奉圣之名。仁宗延祐3年(),奉圣州由中都路改属大都路。6年,撤永兴县,划归奉圣州。至顺帝至元4年()2月,奉圣州地震。7月,大地震。改奉圣州为保安州。 明清时期 洪武2年(),徙保安州民至居庸,废保安州。明永乐4年(),设北京苑马寺,涿鹿归其治下。12年,在保安旧址设保安卫。13年(1),复设保安州,隶属北京行部。14年(),徙晋、鲁、湖广民人于保安州,并敇免移民3年徭役赋税。明景泰2年,重修马水长城。3年(),朝廷又从山西向保安州大批移民。正德11年(),瓦刺军包围保安州,明保安州守备朱寿战死。嘉靖34年(),瓦刺军再次进犯保安州,参将马芳击败瓦刺军。万历4年(),徐渭到马水口(今马水村)游历;5年,流星陨于保安州城东。崇祯7年(),清军攻克保安州,知州阎生斗投井殉国。8年,李如松到马水任参将。13年,兵部侍郎贾三进到马水巡视。 清康熙3年(年)3月,保安州地震。8年,由州人朱光、杨养正所编《保安州志》完成。41年,建新州书院、南关义学。59年,保安州地震,皇帝派人赈济。乾隆41年,重修保安州城。道光15年(),重修《保安州志》,总编知州杨万森,分修、典史支应昌。光绪26年,义和团怀来、保安一带首领与知州所率兵勇战于石门。31年,办社会教育,创宣讲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