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怀来-百姓有话说》—《戏曲进校园传承大文化》 精彩内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谈及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必然名在其列。她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已经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近日,戏剧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就走进了我们怀来的各所校园,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零距离的感受到了戏曲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轻快的节拍、悠扬的乐曲、婉转的吟唱,交织回荡在怀来职教中心的汲雅礼堂里。近日,“知声腔国粹爱家乡文华”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首场演出走进了我县职教中心。来自怀来职教中心和沙城四中的近千名师生现场感受了戏剧之美、文化之深。很多同学都表示,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戏剧,但面对面地欣赏,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次与戏曲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据了解,戏曲进校园活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我们张家口市的戏曲进校园活动,选择了张家口地区四个具有家乡特色的戏剧团队,分别深入全市的各个县区。在怀来职教中心的演出是蔚县晋剧团在我县的首场演出。 在怀来职教中心的首场演出,剧团精心准备了戏曲曲目《大登殿》,宏大多彩的场面、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婉转的唱腔让现场的学生们大饱眼福,掌声不断。 虽然孩子们对于戏曲中的唱词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能在欣赏之余感受到演员的们的艰辛,进而发扬学习,这也是他们的巨大收获。此次活动的举办正值十九大召开期间,沙城四中的老师们也表示会把活动和十九大的精神的深入学习融汇在一起。 此次的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针对六所学校的不同实际和学生的不同年龄结构,设置了不同的表演内容,涵盖了大戏、小戏、折子戏、彩唱等不同的形式,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零距离的了解戏曲,每场演出都设置了互动环节。 在实验中学,花棍技能和丑角表演技巧的传授学习,让很多学生都走上了舞台,沙城实验学校的闫茗嘉就是有幸参与互动的学生之一。 沙城第六小学是我县国学教育的传统名校,尤其学校的楹联教育、传统艺术教育等校选课程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一次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也选择了在这里演出。 在主持人的解说下,无论是生、旦、净、末、丑的戏剧角色,还是唱、念、坐、打的功夫,都让大家感受到了戏曲独特的魅力。。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沙城六小每周都有一节相关的校选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古筝、埙、二胡、葫芦丝这些传统的乐器,这对于戏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积极地意义。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其核心也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为了能让戏曲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戏曲演员们在每次演出前都要做精心的准备,付出了很多心血。在存瑞中学的现场演出前我们也趁着演员换装的间隙时间,采访了戏曲的主要演员。 简简单单的一句“为人民服务”,却饱含着戏曲演员十几年甚至数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这份坚韧,也是演员要传达给孩子们的一种品质。 在存瑞中学戏曲演员用诙谐幽默的唱词和精彩的武戏表演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也表明孩子们真正地入戏了,真正明白了戏剧的情节,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也许与戏曲的初次相识,我们的孩子们对于戏曲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华丽的服装、精彩的对打和唱腔等外在形象上,但相信随着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随着孩子们的年龄的成长,他们会慢慢理解其中传递出的忠善孝义、坚韧恒久等传统的美德。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她不仅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各个艺术门类,其本身所宣扬的教人为善、为忠、为孝、为义这些传统美德,更是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戏曲进校园,传承大文化,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内在的深韵值得我们青年、学生去继承和发扬。 “怀来宾馆”祝您吃好住好心情好!参与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