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5/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商务合作

  搜鹿网讯(通讯员溪之源)7月13日上午,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由涿鹿收藏家孙玉贵投资兴建的全国首家以“大国工匠”为主题的百工匠艺民俗博物馆在怀来县鸡鸣驿古城正式开馆迎客。

涿鹿书法家姜大军题写馆名

  张家口日报社、张家口市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怀来县文广新局、怀来县旅游局、县文联、鸡鸣驿镇、怀来县民俗协会、涿鹿县民俗协会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并为博物馆剪彩。

  张家口市、怀来县、涿鹿县等的专家学者以及当地文化人士、鸡鸣驿村干部群众数百人参加的开馆仪式。

嘉宾讲话

剪彩

揭牌

孙玉贵致感谢词

  孙玉贵,男,年出生,涿鹿县张家堡乡沙梁村农民,张家口市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涿鹿县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涿鹿县百工匠艺有限公司经理。出于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与喜好,从年开始就走村串户收购古董,人称“破烂王”。35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收破烂的”发展到涿鹿县乃至张家口地区有名的民俗收藏家。

  今年56岁的孙玉贵,一开始跟着村里的一些人外出收皮毛。在收皮毛的过程中,发现了民间有许多珍贵的物品,比如铜钱、鱼刀、马灯、纺车、扇车、石磨、风箱、钟、古式家具等民间生活用具、劳动用具、匠人用具等,这些记录农耕文化的物件非常有珍藏价值。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搞收藏,决定建一所农耕文化“收藏博物馆”,把久远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经过10年的奋斗,孙玉贵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年,在“民俗文化大院”的基础上,他建起了“涿鹿县民俗文化博物馆”。孙玉贵的涿鹿县民俗文化博物馆由三个大院组成,共有三亩多地。犁杖绳线、大车小车等农具堆满了院子,打水的辘轳、老式的牛车、磨面的碾子,随处可见。而摆放在家里的更是五花八门,小到各式挂件、针头线脑、陶陶罐罐等生活用品,大到笸箩碌轴、犁杖车轿等生产工具。光是形态各异的尿壶,各式各样的马灯就有一千多件,而且件件不重复。

  35年来,他跑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投资近百万元,收藏了多个品种、上万件物品。

  经历了35年的收藏,孙玉贵的老物件越来越多,堆放在自家的屋子和院子里,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发挥不了效应。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建一个百种工匠艺人博物馆,将这些老物件展示出来,奉献给收藏爱好者,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怀来县鸡鸣驿古城影响力比较大,如果将百种工匠艺人博物馆选址在这里,可以让藏品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可以促进鸡鸣驿旅游业发展。于是,孙玉贵从年底开始策划筹备,年4月份开始动工,投资多万元,经过两年多的打造,百工匠艺博物馆于年初主体工程竣工,并开始装修布展,占地面积两千平方米,展陈面积达0多平方米。是国内首家百工匠艺类博物馆,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打造大国工匠和推动张家口乃至京津冀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孙玉贵说:“在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特别多,比如:木匠、瓦匠、泥匠、铁匠、钉盆匠、钉碗匠、补锅匠、绕麻绳匠、拉洋片、擀毡匠、戗剪子、磨刀等等,这些师傅心灵手巧,设计和手工制作的许多农耕用具,实用性非常强,源远流长,在现实生活中,至今仍有许多人在运用。我正在建设的百种工匠艺人博物馆,就是展示和传承以及保护工匠们的文化,让他们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揭牌仪式后,书法家挥毫泼墨,怀来县民俗文化协会的艺术家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活动花絮——

  恭贺单位——

  部分展品——

  商务推广——

?看完后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END—

赞赏

长按







































暑假青少年白癜风
白癜风怎么医治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