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经》看黄帝胜迹在迁安 --迁安黄帝轩辕文化周系列报道 为了深入探究《山海经》所记录的远古地理历史面貌,通过《山海经》找到黄帝胜迹在迁安的内在关系,笔者利用两年时间,先后研读了六种不同版本的《山海经》,通过将远古方国和山川河流与今天迁安的地理位置进行稽考对应,找到了许多黄帝胜迹在迁安的重要信息。 一、迁安处在《山海经》描述的地理范围的核心区域 《山海经》描述了远古五帝时期的国家分布,按照当时父系氏族社会现中国境内的氏族及人口地理分布,全国应该有1万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面积约平方里左右,人口也一千人左右至五千人左右不等,最小的方国人数也可能仅百人左右。《山海经》所描绘的地理范围是黄帝所辖的一百零六个方国,面积约3万平方里,人口约20万人。《海外东经》有竖亥计算两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的记载,《春秋·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约合:里。按照这个地理面积和轮廓,《山海经》描述的地理范围应该在今山西、陕西交界线以东,辽东半岛以西,山东半岛至秦岭一线以北,内蒙古阴山至大兴安岭一线以南,以燕山南北为中心的地区。所以,我认为《山海经》是以燕山为中心记述历史事件和地理范围的,是反映五帝时期历史地理事件的重要文献,这也符合苏秉琦先生关于“五帝前期活动中心在燕山”地区的观点,迁安处于燕山山脉中部,正处在上述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属于山前平原或河谷地带,是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频繁地区。因此,迁安是《山海经》描述地理范围的核心地区,也为《山海经》所描述的众多历史传说和历史事件发生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二、《山海经》记录的许多重要山川国家在迁安及其周边地区 (一)、《山海经》记录的许多山川在迁安地区 1、尸胡山:张步天教授认为,《东山经》三次山中的尸胡山应该在渤海海岸北部,从尸胡山向北望见的山,就可能是今天燕山余脉的某座山峰,地处河北省卢龙县以北。卢龙以北青龙县正是古代迁安地区。(《山海经图文百科问》,赫子东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大运山:《海外西经》“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在大运山北。”此处大运山,专家认为是燕山。陈子昂诗《蓟上览古赠卢居士》:“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大运山就是燕山。穷山:《海外西经》:“轩辕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此诸沃之野......”这里的穷山,学者认为也是燕山。江山:《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郭璞认为,此处江山即《海外西经》之穷山,即燕山。 3、幽都山:《北次三山》:“錞(淳)于毋逢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协,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幽都山,即今辽宁黑山。幽都山是远古露天煤矿,辽宁有三座黑山,其中有新石器遗址,位于沈阳北郊一条东西绵亘的土岗上,因此,专家推断此山为幽都山。 4、蛇巫山:《海内北经》:“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音pei)而东向立,一曰龟山,”蛇(这里读音为yi)巫山又名龟山,当为今辽宁医巫闾山,其名类似蛇巫山,所以专家认为其为今辽宁医巫闾山。招摇山:《南山经》:“其首曰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海内南经》:“范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狌狌在招摇山上,招摇山在今辽宁绥中,玄股国也当在辽宁西部。钟山:《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炽阴,视为昼,暝为阴,吹为冬,呼为夏。”钟山神炽阴也称烛龙,《淮南子·地形篇》:“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专家推断烛龙当为今辽宁阜新查海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型摆塑龙,当为烛龙原型。有专家认为,此处雁门山即今山海关。《五藏山经传》“雁门指谓今山海关,雁门之水即《汉书地理志》之龙鲜水,出关北二百五十里,在喀喇沁中旗南,今名老哈河”又“雁门谓今山海关,山脉自白狼河、大凌河南来,讫于海。 5、务隅山:今辽宁建平努鲁儿虎山。迁安北部青龙县,古代为迁安地域,与辽宁凌源、建平相接,务隅山当在远古迁安地域附近。《山海经》中如此多山川集中在辽宁西部,与古代迁安地区相邻或接近,我们从记载黄帝部落活动范围的《山海经》,可以解读到远古迁安的历史信息。 5、碣石山:《山海经》中北次三山的碣石山,《尚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即为此山,《山海经》记录的碣石山一个显著特点是近海,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为此山,说明直到三国时期,渤海海岸线还在碣石附近。此山位于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从远古即被古人选为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地理坐标,碣石山直到今天地理位置始终未变,这也是我们依据《山海经》确定其山川方国位置的主要依据之一,此山与迁安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足以说明《山海经》中许多山川与远古迁安的关系多么密切。 6、灵山:《大荒西经》:“有灵山,......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专家考证,燕山主峰雾灵山与灵山古文献的记载相吻合,雾灵山位于燕山中部兴隆县境内,单从山名看,雾灵山与巫灵山发音相同,从考古区系看,该山也属燕山红山文化区,是五帝活动地区的核心所在,古代兴隆属迁安所辖,灵山就是今天的雾灵山,这也是黄帝活动在迁安地区的证据之一。 (二)、《山海经》记载的几条重要河流在迁安地区 1、雎水:《山海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柕檀,雎水出焉。”雎水也称沮水,古代青龙河称沮水,小沮水指的是河北迁安市的冷口沙河,大沮水指河北省迁安市青龙河。 2、汉水:《海内东经》“汉水出付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山即努鲁儿虎山,汉水即今大凌河。 3、弱水:《山海经》曰“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山海经》里昆仑山专家认为应是今天的燕山,这里的弱水又是现在的哪条河流呢,有专家认为此处弱水应指滦河,滦河古称濡水,“濡”“弱”读音相似,若水与青水同属于一条河流,滦河是奔流在燕山峡谷间的大河,符合环昆仑山即燕山的特点。《水经注》“濡水东南经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度濡水,向林兰陉,东至青陉(即今冷口、桃林口),卢龙之险,峻阪萦折,故有九峥之名”滦水在燕山地区曲折迂回,形成了许多重要关塞,最著名的为卢龙塞,卢龙塞为今天的喜峰口,位于迁西境内。卢龙塞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迁安是这一要道上的集合点,是早期黄帝部落的落脚点,也是黄帝文明传向四方并发扬光大的一个焦点。 (三)、《山海经》许多方国的位置在迁安及附近地区。 古代迁安地域涵盖今迁安、迁西、青龙、宽城等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北接承德,南临渤海,东北与辽宁相接,面积相当于现在迁安地域的40倍。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远古的犬戎国、北狄国、肃慎国、轩辕国、君子国、大人国玄股国、列阳、朝鲜、东胡、白民国、青丘国、毛民国、貊、燕、居繇等众多方国都在迁安或紧临迁安的周边地区。 1、轩辕国:《海外西经》“轩辕国在穷山之际”,穷山即燕山,迁安正处在燕山中心地带,且“穷山在其(轩辕国)北”,迁安又正处在燕山山前丘陵平原高地,以穷山验证轩辕国在迁安符合常理。同时从《大荒西经》关于轩辕国的记录,提供了黄帝部落都城的重要信息,《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郭璞认为,此处江山即《海外西经》之穷山,即燕山。这里说出了轩辕国核心部位在燕山南部,存在年限约年。迁安位于燕山南部,“江山之南栖为吉”,这是我们通过解读《山海经》,迁安作为黄帝部落特别是黄帝古都的所在又一直接例证。 2、白民国:《山海经》的白民国当指蚩尤部落,在洋水流域,洋水在今张家口涿鹿怀来境内,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部落位于涿鹿,轩辕国在其东南,两者可相互印证,轩辕国与远古迁安的相对位置,从侧面说明迁安是轩辕国的重要地区。 3、肃慎国和长股国:《海外西经》“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雄常树:即服常树,今内蒙克什克腾白音敖包红皮云杉。《内蒙古旅游》:“雄常树就是生长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北部白音敖包原始森林中的红皮云杉”。肃慎国在今内蒙古什克腾地区。“长股国在雄常北,被发”今内蒙古奈曼旗和敖汉旗境内 4、大人国:《海外东经》大人国:境内有大言山,是观察太阳月亮升起的标志点,有波谷山。《大荒北经》“大人国,厘姓”。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僖姓,僖、厘古字通用,汪罔氏之君,守付嵎之山,为厘姓,故大人国在付嵎山,为防风氏后,今河北东北部。 5、青丘国:《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山海经》中明确记录象朝阳这样准确的地域名称的不多,这里的朝阳专家认定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其显著标志就是九尾狐。九尾狐是禹妻氏族图腾,朝阳的喀左与青龙县相邻,青龙原属迁安,从青丘国与朝阳谷的相对位置看,青丘国在迁安相邻地区,大约今内蒙东部,大兴安岭以南地区。 6、玄股国:《海外东经》:“玄股国在其(雨师妾)北,其为人衣鱼食鸥,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今辽宁黑山 7、君子国:《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大人国)北,衣冠带剑,食肉,使二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君子国即孤竹国,在朝阳之谷南面,《史记》等多种文献均认为孤竹地望在卢龙,所以,君子国在今河北迁安卢龙地区。 8、东胡:《海内西经》:“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东胡在大泽东面,即后来的鲜卑族前身。也即紫蒙之野,今内蒙古赤峰市。《后汉书·乌桓鲜卑传》:“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其后人为慕容氏,帝喾为东胡的祖先。 9、貊国:《海内西经》:“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貊国也称秽陌,今河北平泉。貊国在汉水东北,汉水为今大凌河,貊国即三韩中的马韩也称慕韩、貊韩。 10、北狄国:《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狄,古族名,因居北方,亦称北狄。黄帝孙子始均,其子孙组成了北狄国,后曾建中山国和无终国,无终国最早曾在绥中建都,后又迁至今遵化境内,北狄国有摇山,有太子长琴。摇山在辽宁西部。故北狄国在冀东和辽西地区。 11、叔歜国:《大荒北经》:“有叔歜之国,颛顼之子”叔歜国在今天津蓟县。树鸟:《海内西经》记载昆仑开明南有树鸟,也称鸀鸟,产于蓟州,今天津蓟县。《大荒西经》:“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有偏句常羊之山”。郝懿行认为它就是蓟州人所说的赐喜鸟,又指一种水鸟。袁珂认为,是《海内西经》的树鸟。帝俊下友两坛:当今天津蓟县境内,指帝俊与简狄交合。今蓟县城北有空洞山,山上有黄帝问道广成子处,城内有简狄雕像。 12、朝鲜和列阳:《海内北经》:“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列阳在今河北青龙抚宁交界处,青龙县内东南角,列山即大祖山即列阳。“朝鲜在渤海北、大祖山南”。汉代以前,朝鲜不在今天的朝鲜半岛,而在今天迁安东北地区,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第三十四》:“武王封微子于宋,封箕子于朝鲜。”何光岳著:《炎黄源流史·箕国的来源与迁徙》:“《路史·国名纪丁》:朝鲜,箕子后,封辽之乐浪,今平之卢龙有朝鲜故城武德,以辽为箕州,而高丽安地。”吕思勉则以为朝鲜初地…必不在今朝鲜境,度其较大,当在燕之东北。今青龙县东南有裂(列)山即大祖山,应是列阳山,远古朝鲜在渤海北,大祖山南,朝鲜地域在今迁安附近,周初,箕子去朝鲜的朝鲜应在今迁安地区,有马哨出土的青铜器一鼎一簋为证,鼎内壁有一“卜”字,铭文为“燕侯作宝彝”簋底有一“箕”字,铭文为“大任爵作宝彝。”箕字青铜器在迁安出土,说明远古朝鲜当在迁安地区,这也是黄帝后裔在迁安居住的有力证据。 三、《山海经》中描述的大量历史事件与远古迁安历史相吻合。 迁安远古时期属山戎令支国,《辞源》曰:“山戎,也叫北戎,居今河北省东北部。”犬戎国在昆仑虚的东部,秦汉时期,犬戎国在燕地,春秋时期,齐桓公伐孤竹、山戎,就是今天的玉田、迁安一带,山戎国在燕山中部,《山海经》记录了大量山戎的信息。《海内北经》:“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大荒北经》“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根据《史记》,山戎是远古时期北方的戎狄,是尧舜禹时期的民族,而从《山海经》诸多记述中可知,戎狄来自于黄帝,远古迁安地区的山戎居民是黄帝的后裔,迁安曾是黄帝部落的活动地区。 四、《山海经》记录的物质信息提供了黄帝在迁安的活动遗迹。 天鼋:迁安出土的六角型石器和陶器,被专家认定为黄帝部落的族徽,天鼋也称轩辕,玄龟。《山海经》关于天鼋的记述很多,《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穷山沃野)北,状如鲤,......一曰鳖鱼在沃野北,其为鱼也如鲤。”《海外北经》:“雨师妾在其北,......各操一龟”《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黑齿国)北,其为人黑,......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海内北经》:“蛇巫之山,一曰龟山”《大荒西经》:“西王母山,......爰有璇瑰”,《大荒北经》:“附隅之山,有璇瑰”。这里这里璇瑰即玄龟,鳖就是龟,就是轩辕,就是迁安出土的石制和陶制六角形天鼋。神圣乘它行九野,神圣可能指的是黄帝或者是颛顼。以下还有多处记述了龟即天鼋的信息。《海外东经》“玄股国在其(雨师妾)北”玄股国在辽宁黑山地区,紧邻迁安。 玉猪龙:《山海经》记述了迁安及周边出土的玉猪龙的信息。迁安及其以北的辽宁凌源内蒙宁城等地出土的大量玉猪龙,玉猪龙的形状在《山海经》里有大量表述。《海外西经》“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海外南经》:“虫为蛇,蛇号为鱼”《大荒北经》:“不咸山,有虫,兽首蛇身”。《海外南经》“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海外西经》“轩辕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虫,兽首蛇身。”《海内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人面豕喙即玉猪龙。《海内北经》:“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状如狗,黄色,”袁珂注:“观其形状,盖犬戎,狗封之类。”其意为狗追逐自己的尾巴,即为“尾交首上。”尾交首上,正是玉猪龙的形状。 祭坛:《山海经》里有许多关于帝台的记载,《海外西经》《大荒西经》有轩辕台的记载,《海外北经》有共工台、帝尧台、舜台、喾台,与此相对应迁安有轩辕擂鼓台,有安新庄祭坛遗址。凌源牛河梁遗址有祭坛,阜新查海遗址游祭坛。这些帝台应是黄帝、尧舜、喾等祭神的场所,牛河梁在女神庙附近有祭坛,查海遗址、安新庄遗址都在高台上,北高南低、视野开阔,说明远古人类选择祭神的地方观念都是相近的,出土的大量陶器、玉器,说明祭祀物品的多样,也说明远古文明与文化的发达。 从昆仑山到碣石山,从睢水到弱水,从轩辕国到大人国,《山海经》中的山川、河流、方国,其地理位置与今日迁安的地理位置一致或相近,其记录的物质信息与迁安的遗址遗迹文物相佐证,其记录的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与迁安古代的历史文献记载相印证,解读《山海经》,是我们找到黄帝胜迹在迁安的又一把金钥匙。 相关阅读: 迁安是黄帝古都的十个论据 迁安是黄帝古都的十个论据(下) 黄帝古都在迁安的五个可能性(上) 黄帝古都在迁安的五个可能性(下) 黄帝古都在迁安的五个现实性(上) 黄帝古都在迁安的五个现实性(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