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4442957.html

第期

刊名题写:刘存社

作者简介:孙宏恩,女,60后,临猗孙吉人,从教30多年,好读书,业余以码字为乐,不想成名,纯属爱好。

去年的一次聚会中,村里的几位老干部谈起了我的父亲,言语间颇有溢美之词,其中一人频频称道,说我父亲是他的恩人,这让我萌生了写写父母亲的念头,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所以迟迟动不了笔。新的一年,我暗暗给自己打气:该动笔了,父亲已过米寿之年,真的是垂垂老矣。母亲虽然精神还好,但好几次打电话,都因耳背答非所问,一想到“爹娘年迈如霜降”,鼻子就酸酸的……

——题记

(五)

母亲于年被孙吉供销社招工成了一名售货员。工作离不开珠算,她勤学苦练,顾客赞美母亲“盘子打得精”。业务熟练,工作热情,母亲一直是“先进工作者”。平时上班,母亲勤快又用心,外出上集赶会摆摊,母亲从不落后,拉货靠人力,母亲就架辕,中途要补货,母亲愿奔波。数九寒天,手脚冻得冒疙瘩,冻疮好多年去不了根,但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母亲的脸上总洋溢着自豪。

供销社规定,每天下班后各柜组交当日的货款,起初是交到供销社会计处,后来会计嫌麻烦,让直接交到银行。母亲整理的各类票面清清爽爽,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而母亲的一位同事就比较马虎。一天下午,几个人相跟着去交货款,母亲指着排在柜台上的票扎,一宗一宗告诉银行业务员,盯着业务员清点完毕,当面核对了票据,这才放了心。轮到那位同事,她把报纸里的钱一股脑倒在柜台上,然后转脸跟别人谝闲话,每次交账她都是这样满不在乎。不一会儿,业务员报出一个数字,那位同事惊呼:“不对,不对,差块钱!”听她这样喊,业务员双手从桌上把一摞钱放回柜台,说:“不对?你交的就是这些,自己数吧。”母亲扫了一眼,发现了问题,问:“你刚才在门市部数的那捆三元票面的钱呢?”原来,母亲早早清点完毕,等候的间隙,看同事点数,居然记住了她有一捆三元货款。后经供销社和银行领导出面寻找,终于在银行柜台内放垃圾的纸箱子底下找到了那沓三元票面的人民币,至此真相大白。一时间,母亲的能干在孙吉供销社闻名。

母亲的能干还在于给村里的年迈人义务送货上门,一个瓷面盆,一卷凉席,一个铁鏊……老人拿不动的,她就绕道送过去,这虽不是份内之事,但年轻的母亲乐在其中。

在家里,由于祖父母渐渐上了年纪,母亲肩头的担子更重了,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那时候,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靠熬夜赶出来的,纳鞋底是母亲天天晚上的必修课。有一年春节,我迷上了“踢瓦瓦”,正月十五就把过年才穿的新鞋踢出了窟窿,母亲火了:“半月一双鞋,一年24双,全家七口人,都跟你一样,一年就要做双……”想想做一双鞋的复杂工序,也难怪母亲生气。油灯下母亲纳鞋底投在墙上的影子和那“哧啦哧啦”的声响,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后来,母亲的长亲一个个都步入了老年,医院陪侍她病重的姑姑,每天晚上,就在病床下铺两张报纸,蜷缩在上面打个盹,经济实惠又方便伺候病人。母亲的花舅妈,就是她舅舅的小妾,解放后改嫁,虽然离开蔡家,但亲情还在,母亲跟老人来往密切,常常骑自行车奔波几十里去看望老人。

我们家跟母亲的奶妈——我们的干奶奶——住在一条巷子里,走得特别亲。冬天,母亲下班回家,总要在干奶奶的炕头暖和暖和,我们也养成了习惯,爱去干奶奶家玩。大哥结婚的时候,身上披了三匹红,就是说我们有三个舅家,这在我们村是绝无仅有的。干奶奶是一家,王家,还有贾村成家。

母亲刚结婚那会儿,成家就央人来说续亲的事,母亲名正言顺做了成家的女儿。几十年来母亲精心伺候成家二老,尽到了做女儿的责任。对体弱多病的舅舅,也是照顾有加,后来舅舅一家人住到了孙吉,母亲隔三差五往舅家跑,或是买几个油糕,或是买一碗凉粉,或是提上她自己蒸的包子,总要拿些舅舅爱吃的东西。

舅舅的生日是正月初六,每年这一天,母亲都要去舅家,帮忙做饭,和娘家人说说话,让因生病不能出门的舅舅过好生日。庚子年春节,疫情严峻,走亲访友一律停止,母亲住在敬老院中,敬老院的大门紧锁,我们都进不去,只能是电话拜年。初六一早,母亲想去看舅舅,可没有备下生日礼物,超市也不营业,于是央厨师煮了六颗鸡蛋,告诉管理员她要回家拿东西,保证不串门。在管理员的再三盘问、反复叮嘱下,母亲戴上口罩,走时不放心又加了一个口罩出门了,就为给舅舅送去热乎乎的煮鸡蛋,送上祝福。后来说起这件事,我问母亲:特殊时期,舅妈是不是欢迎您?母亲得意地告诉我:“一大早,你舅妈和你舅打赌,赌我去她家不,结果你舅赢了。”我说:“太感动人了,您冒着生命危险走亲戚,给您写篇文章,题目就是‘六个鸡蛋的故事’。”母亲深情地说:“你舅病了,不然,这些年他会来看我的。”顿了顿,母亲又说:“75年盖厦,没有你舅送来的一桩粮食,我就不敢动工……”母亲还在絮絮地说着。

舅舅的孙子、外孙一共八个,近年新添三个重孙子,孩子们的名字我拎不清,可母亲看见孩子,喊出名字不说,还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生日。母亲跟贾村舅舅没有血缘,却相处得胜似一母同胞。

邻里关系也让母亲处得亲密热络,缘于从祖母那里继承的厚道。一次,母亲走在巷里,被狗咬伤了,狗主人一家满含歉意,医院打疫苗,医院,母亲忍着疼痛,一再叮咛哥哥,不要叫人家掏疫苗钱。那人一再坚持,母亲拧不过,只好让他掏了一针的钱。有人说五针的钱都该他们出,母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乡里乡亲的,他又不是故意的。年轻人才创业没有多少钱,不要为难他。”第二天,那家人提着鸡蛋来看望母亲,母亲说:“针都打了,就没事了,你们忙忙的,该干活就干活去,畜生惹的祸,连累你们耽误正事。”来人说:“看您这么大年纪,受这份罪,心里难受。”母亲开导他们:“把狗拴好,不敢再伤了人,特别是不敢咬了路过的小孩子。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大概也是我个人的灾魑吧,你们不要再挂心了。”

(六)

我最小的姑姑常常对人说:“几十年了,是我嫂子担着家里的沉重,我哥于家庭无功。”这话说对了一半,母亲担着家庭的重担不假,父亲虽然常年在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没有缺席,他是母亲治家的法宝。记得小时候,我做了错事,母亲责备一番,还会说:“小心我告诉你爸!”听这话,我就会很紧张。尽管父亲经常见不上面,见了面也不怎么批评我,母亲在我们心里树起了父亲的威严,这份威严让我们自律。

后来家里添丁进口,母亲不害怕“人上十口,吃饭雷吼”,因为她小时候生活在“鼎食”之家,有过六七十口人一锅吃饭的经历。现在人越多,母亲做饭越有劲。母亲害怕的是“人上十五口,七嘴八舌头”,居家过日子,避免不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要满腹牢骚,母亲就会搬出父亲做盾牌:“你们谁有本事,就往金钟上撞去,不要在没爷爷(yaya)庙里放光。”就这样,三言两语消解了矛盾。记得有一次,父亲喊我看电视,内容是蒲剧《打金枝》,我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又暗暗笑他的迂:咱们又不是什么帝王之家,我也不是金枝玉叶,没有那么娇气,看个电视还搞得这么煞有介事的。可一旁的父亲正襟危坐,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说:“不是叫你对号入座,是戏里有一些道理,你应该懂。”

父亲经常叫我给他朗读古文,特别喜欢听方言读,他自己偶尔也摇头晃脑来一段:“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投入的神情,那顿挫的音律,仿佛那穿越时光的老夫子。

一次我正和父亲说话,大门开了,父亲问是谁,我隔窗望见了母亲,为了活跃气氛,顺口说了句“你老伴”,话音刚落,父亲手里的拐杖就朝我飞来,我连忙躲避,父亲呵斥我:“不像话!还讲究为人师表呢,给我记着,无论什么时候,都得叫‘妈’!”母亲走进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接过父亲的话茬:“可不是叫妈吗?她还能把我叫婶子吗?”然后朗声笑了,我也跟着笑了,一时的尴尬就这样过去了。

小姑姑说父亲于家庭无功,主要是指他没有利用职权办过一丝一毫的私事,宁愿得罪亲朋也不违背原则,包括我们兄妹几个的工作问题,父亲也不肯动用关系帮一把。

一次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剧《不忘初心》,大嫂对孩子们说:“这个甘祖昌,跟你们的爷爷是一样的人。”我听出了话里的赞美,但也听出了些许抱怨,就说:“当然了,他们都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嘛。”回头看看坐在沙发上的父亲,他微闭双眼,一副很惬意的样子。的确,父亲一生没有给家里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无愧于老党员、好干部的称号。

(七)

老年以后的父母,成了彼此的依靠,只要父亲出去转一圈,回来后母亲总要一顿数落;而母亲一会儿不在眼前,父亲就会戳着拐杖喊一声:“跑——哪儿去了——”

周末到敬老院看望父母亲,母亲告诉我,前两天她做了个梦,恍恍惚惚的,大概活不久了。其实,对于死亡,母亲并不害怕,“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活到这个份上,似乎已经时刻在做着准备了,让母亲唯一放不下的只有父亲了。那梦境也实在太蹊跷了:

一个声音传来:“走吧,走吧!”也没看清楚是男人还是女人,母亲就飘飘忽忽跟着走出了家门,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眼看就要走出村了,前面一片高大的树林,密密匝匝的,太阳光下形成了一片浓厚的树荫,快到树荫下时,一个声音又响起了:“这能走吗?就这样能走吗?不能,不能!”这个时候,父亲的拐棍正“笃——笃——”地戳着地面:“跑——哪去啦——”母亲醒了,惊了一身的冷汗。

我一向不相信宿命,然而母亲的梦让我联想到“荫庇”二字。古人有云:为善无不报,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父母亲毕生心存善念,超然物外,欣逢盛世,幸福安康,这不是上苍给予的福报么!

扫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